网络文学的民族性与本土价值丨文学专家马季

网络文学的民族性与本土价值


马季



目前,全国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的人数已突破250万,每年产生原创长篇小说约10万部;文学网站日更新字数突破2亿汉字;有6亿多读者通过PC端和移动端浏览文学网页,日浏览总量超过20亿人次。从创作队伍来看,一大批网络青年作者在网络创作中脱颖而出,产生了很大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创作人群来看,网络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80%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 85后是主力军,90后是后备军,这说明网络文学培育了中国文学的继承者,没有出现断代。其次,写作者分布广泛、遍及全国,其主体(约80%)生活在二三线城市,这和其他领域人才的分布状况显然很不一样,它将是中国文学在未来保持旺盛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其三,年轻一代海外华文作者多数活跃在网络而非传统媒体,他们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跨文化写作特征,很有可能开辟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新的路径。其四,网络写作中的佼佼者,80%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非文科专业人士,作者结构的多元化将为文学产生新的造血功能。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的主流创作人群是国家体制改革走向纵深的产物,是思想多元化的产物,是文学回归民间的产物,他们以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展现了新一代写作群体的形象。

近二十年来,网络上产生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如今何在的《悟空传》,辰东的《遮天》,萧鼎的《诛仙》,燕垒生的《天行健》,以及猫腻的《庆余年》《将夜》,梦入神机的《佛本是道》,贼道三痴的《雅骚》,愤怒的香蕉的《赘婿》等,它们都有明显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痕迹。《悟空传》直接取材于《西游记》,《遮天》中塑造的古皇大帝形象多源自中国古代影响后世的帝王。奇幻小说《诛仙》和《天行健》运用西方奇幻手法描述异类空间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同样结合了大量东方神话元素。穿越小说《庆余年》显示出作者对古代白话小说、诗词歌赋的浓厚兴趣,甚至将《石头记》的全文搬到了虚拟空间的某一点。仙侠神话小说《佛本是道》受到《封神演义》影响,糅合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神怪故事,描绘出一个独特、完整的庞大的仙佛世界系统。《后宫甄嬛传》《芈月传》《步步惊心》《琅琊榜》《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杜拉拉升职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失恋33天》《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花千骨》《欢乐颂》《翻译官》等一批女性网络文学作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养分,结合现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大大拓宽了当代女性文学的写作路径。可以说,绝大多数网络文学的精神内核是东方化的、中国式的,显然,网络作家们试图在古老的文化传承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源头。


网络文学的特征及趋势

时代造就了人的生存方式,也造就了人感知生活的方式。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或者“第一生存”体验对于“写作”呈现了最直接的意义,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目前文坛存在的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网络写作对于那些已经在传统媒体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和作者,或许并不十分重要,但对于刚刚踏上写作之路的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来说,却是一片神圣的领域,他们在这里耕耘、播种,当然希望获得相应的收获。在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写作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和追求的方向。这个原动力其实是文学最珍贵的价值之一,也是网络文学横向发展的力量之源。

文学不仅要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而且要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横向联系,“网络文学”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它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有自由、宽容、真实、平等的原则;有宽阔无比的向别人学习、向自我挑战的空间;有无拘无束,充分表达的民主权利。网络小说《悟空传》是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小说的写作灵感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和现代港片《大话西游》。作者借用了前者的人物关系、渊源,提取了后者的叙事方式、语言,以古代西游人物演绎现代西游情节,表现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以《悟空传》为题目有两重含义:第一可以解释为“关于孙悟空的传记”;第二是概括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即“感悟虚空”。《悟空传》的现实意义与它的神话背景完美结合,与网络世界的“虚拟的真实”相得益彰。

网络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其成为新的文学发生、发展的策源地,它通过不断的尝试,海量的更新,产生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作者“当年明月”以“把历史写得好看”为原则,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解读明史,叙述之中加入个人评论,获得了网民的追捧,出版后也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明朝那些事儿》的写作观念和方式与传统写作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它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共生性特质和民间亲和力,产生了新的历史叙事方式。曹升的《流血的仕途》把历史和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去表达,这在传统文学中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犯忌的,但我们在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历史的严肃认真,对人物塑造的入情入理,创作态度十分严谨。

综合来看,网络文学是互联网商业时代的产物,审美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自然有不少非文学因素存在。对此,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建构全新的理论批评体系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并且允许它有一个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过程。网络文学尽管存在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迎合受众的成分,但无论是在题材选择、艺术语言,还是在表现手法、文化视野,以及价值体系等方面,的确产生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文学元素,特别是85后网生代的话语体系发生了裂变,已经关涉如何鉴别文学价值的题旨,未来很可能带来文学美学标准的改变,并由此直接影响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


“网络”与“传统”的差异和互补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对抗的一面也有融合的一面。目前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兼容的时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包容和互补既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

表现形式上的互补。如果说以纸媒为载体的传统文学是平面的的话,那我们可以说,网络文学是立体的。这个说法包含着两种涵义:一是指作者和读者的立体交融,他们互相感知,互相交流,甚至共同创作,使网络文学的表达更加透彻有力;二是指网络技术赋予了网络文学更加完善、强大的立体表达功能,使之强化、突出、延伸了电子文学的超文本特性。

在网络上,文学作品始终不是一个成品,不需要读者的仰视和评论家的俯视,它如一股涡流,把作者和读者卷入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中。网上阅读提供给人们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还有一种特殊氛围。网友们在网上虽然彼此见不到面,但冥冥之中依然能够感觉到别人的存在。这种阅读,比起一个人独居斗室,伴着一盏孤灯静静阅读,更有人情味,也更有趣得多。对于写作者来说,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是永不枯竭的创作动力。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作者和读者都是被放在一个由网络构建的立体维度中的,这使得它在形式上较传统文学生动得多。

网络文学作品如果失去了网络做依托而直接印刷成书的话,就不存在所谓网络文学了。网络文学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以传播和发表媒介来命名,这也是它的特殊性之一,同时也正证明和显示了它的脆弱,如果失去特定的媒介,它将没有被讨论的意义。换句话说,完全以纸媒的阅读审美习惯来衡量网络文学,将无法抵达它的价值核心。

思想内容上的互补。传统文学的生产机制仍然是由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等精英权威掌握话语权,网络文学则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因此,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严谨,对作品的审美趣味要求比较严格,对非现实主义作品持有谨慎的态度。网络文学则是天马行空,任尔驰骋,作品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玄幻仙侠类(区别于西方魔幻小说的东方本土幻想小说)、架空穿越类(现代人进入特定的历史时期,重新演绎人的情感与命运)、都市青春类(反映现代都市生活、表现现代情绪的小说)、官场职场类(以官场博弈和职场奋斗为题材的小说)、游戏竞技类(根据网络游戏改编或具有网游特征的小说,一般采用晋级形式)、灵异惊悚类(以鬼怪或探险为题材的小说)、新军事和新历史类(区别于传统军事和武侠的小说,添加了幻想成分)等。应该说,网络文学在类型上的多样化既是其不断发展、自我成长的表现,也是创作与阅读过程中不断磨合、配合市场商业运作而逐步形成的形态。

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离不开精英写作,但若无大众写作作为基础,精英写作极有可能成为少数人的“象牙塔”。假以时日,我们会发现网络文学所产生的效应对民族文化固本培元的积极意义,放眼远眺,它或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 文章仅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橙瓜网立场。

热文推荐

网络文学的民族性与本土价值丨文学专家马季

网络文学的民族性与本土价值


马季



目前,全国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的人数已突破250万,每年产生原创长篇小说约10万部;文学网站日更新字数突破2亿汉字;有6亿多读者通过PC端和移动端浏览文学网页,日浏览总量超过20亿人次。从创作队伍来看,一大批网络青年作者在网络创作中脱颖而出,产生了很大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创作人群来看,网络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80%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 85后是主力军,90后是后备军,这说明网络文学培育了中国文学的继承者,没有出现断代。其次,写作者分布广泛、遍及全国,其主体(约80%)生活在二三线城市,这和其他领域人才的分布状况显然很不一样,它将是中国文学在未来保持旺盛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其三,年轻一代海外华文作者多数活跃在网络而非传统媒体,他们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跨文化写作特征,很有可能开辟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新的路径。其四,网络写作中的佼佼者,80%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非文科专业人士,作者结构的多元化将为文学产生新的造血功能。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的主流创作人群是国家体制改革走向纵深的产物,是思想多元化的产物,是文学回归民间的产物,他们以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展现了新一代写作群体的形象。

近二十年来,网络上产生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如今何在的《悟空传》,辰东的《遮天》,萧鼎的《诛仙》,燕垒生的《天行健》,以及猫腻的《庆余年》《将夜》,梦入神机的《佛本是道》,贼道三痴的《雅骚》,愤怒的香蕉的《赘婿》等,它们都有明显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痕迹。《悟空传》直接取材于《西游记》,《遮天》中塑造的古皇大帝形象多源自中国古代影响后世的帝王。奇幻小说《诛仙》和《天行健》运用西方奇幻手法描述异类空间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同样结合了大量东方神话元素。穿越小说《庆余年》显示出作者对古代白话小说、诗词歌赋的浓厚兴趣,甚至将《石头记》的全文搬到了虚拟空间的某一点。仙侠神话小说《佛本是道》受到《封神演义》影响,糅合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神怪故事,描绘出一个独特、完整的庞大的仙佛世界系统。《后宫甄嬛传》《芈月传》《步步惊心》《琅琊榜》《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杜拉拉升职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失恋33天》《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花千骨》《欢乐颂》《翻译官》等一批女性网络文学作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养分,结合现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大大拓宽了当代女性文学的写作路径。可以说,绝大多数网络文学的精神内核是东方化的、中国式的,显然,网络作家们试图在古老的文化传承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源头。


网络文学的特征及趋势

时代造就了人的生存方式,也造就了人感知生活的方式。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或者“第一生存”体验对于“写作”呈现了最直接的意义,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目前文坛存在的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网络写作对于那些已经在传统媒体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和作者,或许并不十分重要,但对于刚刚踏上写作之路的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来说,却是一片神圣的领域,他们在这里耕耘、播种,当然希望获得相应的收获。在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写作给相当一批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和追求的方向。这个原动力其实是文学最珍贵的价值之一,也是网络文学横向发展的力量之源。

文学不仅要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而且要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横向联系,“网络文学”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它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有自由、宽容、真实、平等的原则;有宽阔无比的向别人学习、向自我挑战的空间;有无拘无束,充分表达的民主权利。网络小说《悟空传》是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小说的写作灵感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和现代港片《大话西游》。作者借用了前者的人物关系、渊源,提取了后者的叙事方式、语言,以古代西游人物演绎现代西游情节,表现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以《悟空传》为题目有两重含义:第一可以解释为“关于孙悟空的传记”;第二是概括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即“感悟虚空”。《悟空传》的现实意义与它的神话背景完美结合,与网络世界的“虚拟的真实”相得益彰。

网络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其成为新的文学发生、发展的策源地,它通过不断的尝试,海量的更新,产生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作者“当年明月”以“把历史写得好看”为原则,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解读明史,叙述之中加入个人评论,获得了网民的追捧,出版后也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明朝那些事儿》的写作观念和方式与传统写作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它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共生性特质和民间亲和力,产生了新的历史叙事方式。曹升的《流血的仕途》把历史和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去表达,这在传统文学中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犯忌的,但我们在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历史的严肃认真,对人物塑造的入情入理,创作态度十分严谨。

综合来看,网络文学是互联网商业时代的产物,审美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自然有不少非文学因素存在。对此,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建构全新的理论批评体系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并且允许它有一个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过程。网络文学尽管存在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迎合受众的成分,但无论是在题材选择、艺术语言,还是在表现手法、文化视野,以及价值体系等方面,的确产生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文学元素,特别是85后网生代的话语体系发生了裂变,已经关涉如何鉴别文学价值的题旨,未来很可能带来文学美学标准的改变,并由此直接影响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


“网络”与“传统”的差异和互补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对抗的一面也有融合的一面。目前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兼容的时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包容和互补既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

表现形式上的互补。如果说以纸媒为载体的传统文学是平面的的话,那我们可以说,网络文学是立体的。这个说法包含着两种涵义:一是指作者和读者的立体交融,他们互相感知,互相交流,甚至共同创作,使网络文学的表达更加透彻有力;二是指网络技术赋予了网络文学更加完善、强大的立体表达功能,使之强化、突出、延伸了电子文学的超文本特性。

在网络上,文学作品始终不是一个成品,不需要读者的仰视和评论家的俯视,它如一股涡流,把作者和读者卷入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中。网上阅读提供给人们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还有一种特殊氛围。网友们在网上虽然彼此见不到面,但冥冥之中依然能够感觉到别人的存在。这种阅读,比起一个人独居斗室,伴着一盏孤灯静静阅读,更有人情味,也更有趣得多。对于写作者来说,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是永不枯竭的创作动力。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作者和读者都是被放在一个由网络构建的立体维度中的,这使得它在形式上较传统文学生动得多。

网络文学作品如果失去了网络做依托而直接印刷成书的话,就不存在所谓网络文学了。网络文学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以传播和发表媒介来命名,这也是它的特殊性之一,同时也正证明和显示了它的脆弱,如果失去特定的媒介,它将没有被讨论的意义。换句话说,完全以纸媒的阅读审美习惯来衡量网络文学,将无法抵达它的价值核心。

思想内容上的互补。传统文学的生产机制仍然是由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等精英权威掌握话语权,网络文学则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因此,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严谨,对作品的审美趣味要求比较严格,对非现实主义作品持有谨慎的态度。网络文学则是天马行空,任尔驰骋,作品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玄幻仙侠类(区别于西方魔幻小说的东方本土幻想小说)、架空穿越类(现代人进入特定的历史时期,重新演绎人的情感与命运)、都市青春类(反映现代都市生活、表现现代情绪的小说)、官场职场类(以官场博弈和职场奋斗为题材的小说)、游戏竞技类(根据网络游戏改编或具有网游特征的小说,一般采用晋级形式)、灵异惊悚类(以鬼怪或探险为题材的小说)、新军事和新历史类(区别于传统军事和武侠的小说,添加了幻想成分)等。应该说,网络文学在类型上的多样化既是其不断发展、自我成长的表现,也是创作与阅读过程中不断磨合、配合市场商业运作而逐步形成的形态。

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离不开精英写作,但若无大众写作作为基础,精英写作极有可能成为少数人的“象牙塔”。假以时日,我们会发现网络文学所产生的效应对民族文化固本培元的积极意义,放眼远眺,它或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分享

热门标签
作者访谈 写作感想 作者视频 作品视频 爆笑视频 业内资讯 网站视频 写作技巧 大神访谈 名家访谈 橙瓜专访 业内招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