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队队员:“终焉之地”的灯塔亮起,“回响”生生不息

引言

    2023年有一本火出圈的小说《十日终焉》,不仅一度登上番茄小说巅峰榜首位,也成为了微博、小红书上的热点话题。一开始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只是被它的谜题和悬疑推理、大逃杀的诸多标签吸引,人物背景扑朔迷离,解题环节扣人心弦。读着读着我发现,作者要说的好像不只是生存游戏。“终焉之地”看起来很大没有边界,不清晰过去,看不到未来,甚至认不清现在,但好像又很小,就是很多很多未界定的念头、抉择,在一个小小的人性幽暗的缝隙里游离、涤荡,所有的恶都汇聚在这里,但善又未殆尽。

    杀虫队队员说“虫”是bug的中译,杀虫就是填坑,写作的时候就是挖坑必填,我却觉得,他在填好一个个逻辑的坑的同时,也在填补着那些人性的bug,一切都是为了点亮那“终焉之地”的灯塔。

虞婧:《十日终焉》作为悬疑推理的无限流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了网文圈的“爆款”作品,能不能跟我们谈谈这本小说的创作灵感来源,是什么启发了《十日终焉》的创作?

杀虫队队员:在写《十日终焉》之前,我在上一部作品《传说管理局》的中后期采用了大量的烧脑和反转的元素,效果非常好,于是我就开始构思一部主打烧脑和反转的作品。当时我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算是新人,只能想办法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赛道,于是便构思出了一部比较另类的作品。

虞婧:这部作品的标签很多,我看您在更新的时候还温馨提示“不后宫,不套路,不无敌,不系统,不无脑,不爽文,介意者慎入”,您自己更想把它定位成什么样的小说,您在决定开始写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了一个主题,因为我感觉小说虽然看起来是悬疑、游戏向的,但和现实世界的关联性还是挺强的,也有一些观念的传递。

杀虫队队员:我确实想通过小说反应一些社会问题。小说本身的设定是“来到‘终焉之地’的人都是罪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背景。大家都在隐瞒着自己身上所背负的罪孽,并且想办法找到一条生路或是“救赎”之路。其实这些“罪孽”不都是犯罪行为,也有未被清晰界定的灰暗地带,如“键盘侠”、重男轻女、说谎等等。各式各样的人带着自己的秘密聚集在了“终焉之地”,众人被谎言缠绕,故事也变得扑朔迷离。

我通过故事剖析出这些问题时,也希望这些情况能够被更多人关注,得到改善。我在写有关章律师的章节时,书友群便有一个粉丝私聊我,她告诉我她今年大一,来自某省山村,花费了许多努力才考上一个普通的大学,可是父母不想让她继续上学,希望她能省下学费并且马上出嫁,家里人就能用她的彩礼钱还债。我很感慨也很难受,虽然我笔下的故事来自各个年代,但有许多社会问题是今天还在发生的。隔着一条网线我感觉非常无助,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对方,我只能告诉她“一定要读书”。作为写作者,大概也要克服这种难受把问题写出来。虽然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罪孽,但读完全文就会发现,有一股正面向上的力量一直在教人向善。这是我对这本小说的定位。

虞婧:是的,我能在阅读过程感受到这股隐秘的力量,是沉重但带着光明的。您是哪年开始写网络小说的,之前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和文学创作有关吗?您之前是不是资深的网络文学读者,现在创作的类型有没有受到过之前喜欢的作品的影响?

杀虫队队员:我大约是在2021年底开始创作小说的,到现在快两年多的时间了。在此之前我所做的工作、所学的专业以及自己的业余生活,可能都和网络小说不太沾边,看得也不太多。我看过的小说大约三五部,都是一些大“爆款”,如《诛仙》一类,是因为这些作品确实火出圈了,我也跟着看了一下,但当时也没有萌生写小说的想法。我之前做过的行业比较多也比较乱,创业过五六年的时间,成绩还算不错,后由于全球性不可抗因素搁置,转行成为游戏主播、UP主,甚至还开过淘宝店,投稿过有声小说等等,写小说也是我的一次尝试,没想到会有很多人喜欢,所以在这条道路上留了下来,并选择持续前进。可能之前爱折腾的经历成为了我的某种写作沃土,因缘际会成为讲故事的人,同时我自知自己是个新人,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未来会朝着“作家”的道路继续努力。

出题比解题难,填坑比埋坑累

虞婧:阅读《十日终焉》是一个不断解谜的过程,从最开始想要出去到探索、追问“终焉之地”和余念安到底是什么,一个谜团连着一个谜团,读起来很烧脑也很有趣,常常有“脖子有点痒,要长脑子了”的读者评价。几卷本近千章下来,设定和架构是一场大工程,想问您是在最开始就先把所有谜团的答案都设计好,还是先建好一个大的框架,然后一边写一边填补细节?

杀虫队队员:这确实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我在写之前其实构思好了约60%的大纲,这个大纲经过一次次的推翻、重演、发展,最后成为了一条完整的主线,后续在继续创作的过程当中,这个大纲会继续补充,最终达到100%。其实我不害怕挖坑和填坑,因为我留下每一个坑的时候都想好了要如何填,这可能是构建完整大纲的好处,但这同样也会有一些其他苦恼,比如读者会不断的深挖我的大纲,但好在我自认为自己的大纲设定的足够复杂,不容易被读者猜到嘿嘿。

虞婧:作为读者,我也想问一下,您脑子里哪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小游戏?还有马太效应、水桶定律、米格-25效应、凯撒密码、无限猴子定理,您是怎么知道这么多定理名词和涵义的,是平时日积月累了解的还是为了创作做了搜索和准备。又是怎么把这些元素顺畅地融入小说,运用到关卡设计里的?

杀虫队队员:其实我的游戏设定是逐渐变得复杂的,一开始的“人级”游戏是一些寻常的逻辑问题,喜欢逻辑学或者逻辑思维的朋友应该司空见惯,并且很容易找到答案。但从“地级”游戏开始,我便开始了和读者的“博弈”,不断将游戏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而且融入了许多国风元素。至于各种理论、效应等等,其实也算是主角另一个方面的“金手指”。因为我的小说设定便是脱离依靠超能力,所以主角要解开这些谜题,不能够使用“系统提示”等,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只能让他博学。为了让他博学,我也只能先变得博学。

虞婧:《十日终焉》这部采用了一个谜团套一个谜团的方式吸引读者向下阅读,这种写法对逻辑思维能力、节奏把控的要求都比较高。您会担心在写的过程中出现逻辑漏洞吗?现在很多数据不那么好的无限流小说都存在一些逻辑漏洞,您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杀虫队队员:我觉得逻辑漏洞其实是难免的,我不敢说我的书里完全没有逻辑漏洞,但我也在刻意减少,尽可能地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我认为大概有两个方法,第一便是我上面提到的,需要完整、详尽的大纲,这能避免百分之八十的逻辑漏洞。第二便是时时关注读者的反馈,我每一次在发表新章节之后,都会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反复查看最新的读者评论,毕竟一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有时聪明的读者会提出很新颖的点子和一些特殊角度抛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会让《十日终焉》变得更强大,也会让我变得更强大。这是属于网文的一把双刃剑,实时沟通的模式会让许多人觉得难度骤增,但也会让我收到足够的反馈。

虞婧:故事最初用的是一个大逃杀的模式,让人很容易想到日剧《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后面也有很多游戏环节,但是现在大多数无限流小说更喜欢写副本,用一个一个小故事串起来,您好像用的是复合的“游戏+副本”的形式(副本主要体现为每个角色的个人自述小传)?写游戏很多时候是靠机制的“意想不到”和硬核的推理过程吸引读者,难度很高,您在写的过程中有没有因为设计机制卡过文?会不会担心有一天突然没有灵感写不出来或者越写越不如以前?

杀虫队队员:当然会卡文,卡文可能是网文作者的常态。可能我卡文的时间比别人更多,我不仅要设计一个游戏,甚至还要设计解法、反转,以及兼顾每个人的人设和他们应该做的事,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个不小的难题,我也确实会担心有一天我的大脑停转,但好在目前为止还没有这个征兆,就算真的要停转,我也可以按照既定的大纲给读者们讲完这个故事。

另外,其实我并没有把自己的作品定义为“无限流”,因为通读过这部作品的人应该会知道,我的作品中有一条非常明确,并且一直在推进的主线,这条主线既是齐夏的妻子“余念安”,也是众人的最终目的“逃离”。如果游戏是“副本”的话,那游戏的数量也是有上限的。如果人物小传是“副本”的话,配角的数量也是固定的。所以理论上我的小说没有办法进行“无限”,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有限”的。我的最初计划便是一群人、一座城、三十天的时间内,发生了二百万字的故事。可能这个流派不太好分类,于是我成了一名无限流作者。

精彩的故事要比有趣的设定走得更长远

虞婧:您说的“不爽文”,主要指的是主角不是“金手指”吗?齐夏虽然很聪明,但总是失败,甚至被杀,在十几万字的篇幅里,主角迟迟都没有出现,配角占比很重,甚至有几万字的自传。

杀虫队队员:是的,他无论解决了多大的难题,都得不到任何奖励,简单来说毫无爽点可言,只有一个又一个难题等待被解决。有人会说我简介里的“不爽文、不无敌”等等有些高傲,好像故意在区别于其他网文。但其实不是,那是因为传统网文我根本不会写(心虚)。我写出来的只是我心中所认为的故事,读者们有可能会在各个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因为个人原因不太喜欢主角一人独大的作品,所以给每个人都设计了丰满的背景、独特的人设等等。

虞婧:我感觉“回响”算是一种“金手指”,但您做了限定,“回响”的激发是有条件的,功能也是有限的,这也是有意识的“不爽文”吗?这种情况很有意思,我在另外一本古言爆款小说里也看到类似的情况,节奏慢,主角出场晚,穿越的角色没什么金手指,数据也很不错。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读者看腻“爽点”了吗?还是网络小说在进行某种更新和升级,“金手指”和“爽感”不再是必须,而慢慢趋向于一种对技术、理智、干货、深度情感和深刻社会思考的追求?比起以往的网络小说,读者似乎更喜欢有血有肉、有缺点有无奈的主角了,并非需要“金手指”的战无不胜。这是不是意味着有一部分读者从单调的“爽文”中进阶了,您怎么看?

杀虫队队员:我认为网络小说被称作网文,虽然传播媒介是“网”,但归根结底还是“文”。“文”是否精彩,取决于作者是不是给读者讲了一个好故事。

虽然一提到网文,很多人的想法是“脑洞大开”、“构思新颖”等,但纵观这些年火爆全网的网文,无一例外都讲述着非常精彩的故事。新颖的设定和奇妙的构思通常只是外皮,一个震撼人心的好故事才是它们的内核。

通常情况下,一个有趣的“金手指”或是爽文设定可以吸引读者,但并不见得能够留下读者,因为读者最关注的还是故事。一个精彩的故事要比有趣的设定走得更长远,也更能提高读者黏性。

虞婧:但我其实还是有感受到主角“金手指”的,主要在于“全知视角”无限开大,几乎什么游戏都能通关,什么事件原委都能猜出来,什么人物本性都能做出判断,理解规则的能力就像是他是规则的制定者。这一点对于“故事”来说会有点僵硬、纸片、工具人,但似乎又是大逃杀游戏性质的文类不可避免的?

杀虫队队员:我在写文的时候会有个习惯,就是把每一个问题归根结底得写出原因。就像《十日终焉》中,我解释了主角齐夏为何全知全能的原因。大部分游戏是齐夏本人参与设计的,所以与他的解题思路不谋而合。此外,他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博学,在成为生肖的七年之中连续不睡阅读所有书籍,这就能解释许多读者的疑问。齐夏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终焉之地”中成长战斗了几十年才呈现出本文第一章的场面,越看到后期越会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天才还是少数,主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谁都可以是天才。

虞婧:您为什么把它命名为“回响”呢,为什么把齐夏的“回响”设定为“生生不息”,有什么寓意吗?

杀虫队队员:我个人认为“回响”是个很有意思的设定。“回响”这个名字随着世界观的展开,其实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它是来源于一种叫做“灵闻”的超能力,拥有“灵闻”的人听到别人觉醒超能力,会听到“回响”。而书中引人注目的显示屏,就是一个“灵闻”能力者创造的,它在其他人获得超能力时,会显示“我听到了回响”,所以读者们以它的视角来看,便把所有人的超能力统一称作“回响”。同样,随着郑英雄这个角色的出现,读者也可以得知其他的城市中,有人将能力者称作“波纹战士”(来自灵视),“清香者”(来自灵嗅)等等。

所以“回响”是世界观冰山一角的展现。也有读者们解释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也承认这是我有意为之,毕竟不管是“余念安”,“不忘”还是“回响”,都是围绕主角的重要因素。至于“生生不息”就是世界观的设定了,由于这一次“造神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女娲,而关于女娲最出名的神话故事,除了补天之外便是造人了,齐夏觉醒成“生生不息”并不是偶然,这是一条他自己铺设了几十年的路。

虞婧:200章左右,对肖冉的刻画我印象很深刻,化用了社会新闻事件,进入人物个体心理活动,描绘人性之恶,从个体呈现梳理了犯罪动机,同时也很好地把社会观察和思考带入到小说里了。小说中是否还有更多这样的安排,您这么处理的目的是?

杀虫队队员:其实一开始“终焉之地”的设定便是所有人都犯了过错,仔细想想应该是部全员恶人的作品,但可能我本人的性格比较温和,我发现在塑造完了大批角色之后,每一个角色都不够恶。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意识到这种设定有些太过理想化了,于是开始将我能想到的所有“恶”都归纳起来,并且让一个角色全部吸收,这个人便是肖冉。这些“恶”有的来自我自己所认识的人,有的来自社会新闻,还有的来自于其他人的讲述,每一个都骇人听闻,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总之在让角色完全吸收了之后,一个完全体肖冉就诞生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吸收了完整的人生,吸收了从童年到成年的各种经历之后,我所创造的肖冉并不是一个纸片人,纵观她的故事,她有完整的动机线,整个人的逻辑也是非常自洽的。当写到肖冉的自传时,我甚至恍惚间认为我就是肖冉,当读者开始在段评痛骂肖冉这个角色时,有那么一瞬间我认为骂的就是我,但又因为“我是肖冉”,所以别人越骂,我会越趾高气昂,这便是这个角色的特殊之处,也是她独特的恶。

我其实在小说之中描绘了许多人性之恶,我为这些恶感到深深的悲哀,但由于曾经代入过肖冉,又让我产生了一些无力感,我认为很多作恶的人,他们需要被改变的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一种价值观。

于是我想在书中传递一种属于我的正向的价值观。也正因如此,书中的人大抵分为两类,一种是现实中作恶,到了“终焉之地”依然作恶的人,这种人不会有任何好结果。第二种便是现实中无心作恶,到了“终焉之地”也保持本心的人,这些人是“终焉之地”的灯塔。

给世界一些国风震撼吧

《十日终焉》杀虫队队员著

虞婧:应该如何理解“终焉之地”呢?您说过这是一个由您缔造的“人人有罪,但人人都有机会赎罪的世界”,我也看到过一条非常入心的来自读者“请博君一笑”的评论,似乎能做些阐释:或许我早就死了,死在潮湿的童年里,死在搞砸的亲情里,死在破碎的理想里,死在无能为力的感情里,死在回忆里,但其实我还活着,活在生活的压力里,活在社会的角落里,活在旁人的舆论里,活在亲人的期望里,活在儿时的梦里。社会弃民的挣扎地,到底要成为什么,怎么继续活下去。

杀虫队队员:在我看来,《十日终焉》的故事不仅仅是书中人物的自我救赎,更是给读者们心灵上的启示,他们既可以看到齐夏在面对绝境时迸发出的斗志,又可以看到他坚持几十年的毅力。从微观角度,书中正面人物持续的输出正确的三观,从大事小事的抉择上将持续影响着我的读者。

一些在其他网文当中常见的情节,带入到《十日终焉》里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比如在一个没有法治的异世界,人们就真的可以自相残杀了吗?

当拥有了比其他人更强大的能力,就真的能够统治其他人吗?

我从庞大的世界观切入,反映出一个个真实的人在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虞婧:我注意到小说有很多武打场面,武打动作写得非常细致、精彩。您平时特别爱看武术类节目、电影?

杀虫队队员:说起来,我的上一部作品被人说过不太会写战斗场面,于是我特意去学习了这个方面,但我学的可能比其他人更偏门一些,我研究了一下综合格斗的各种技巧,到最后我有信心写出一个没有什么异能,但却能够使用各种格斗技法的乔家劲。虽然《十日终焉》的打斗场面非常少,但我也尽我所能把它做好。

虞婧:小说的语言功底还是不错的,许多环境描写很有画面感,您有意识地做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吗?我做过实验,现在的AI没法在核心情节主动写作,但用于环境描写会非常实用,您是否尝试过?

杀虫队队员:在AI刚刚火爆的时候我确实研究过,我和ChatGPT深聊好几天,但也发现了一些AI的弱点。正如您所说,AI可能会使用大量的环境描写来写一个非常简单的情节,这可能跟我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另外,AI所描写的环境跟作者写出来的方向也不同。若是写一阵风,我可能会根据现场的情绪,告诉读者这是一阵令人沉默的风,或是令人安心的风,可对于AI来说,风就是风,它不存在情绪,这可能是真人和AI最大的区别吧。就像网络段子所说的“没有感情,全是技巧”,可通常一个优秀的作者是用情绪来创作作品的,作者愤怒,读者就愤怒;作者心碎,读者就心碎;作者痛苦流泪,读者也黯然神伤。这是AI所不能取代的。

虞婧: 您也在小说中融入了不少亲情、友情、爱情方面的价值观,故事中的各种情感描写也很让人感慨。比如阿劲和九仔“拳头”和“大脑”的设定以及他们对仗的纹身:天地本宽,而鄙着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既表现了兄弟情,也表达了某种世界观、江湖情怀。围绕情感描写,您再举一两个例子展开分析分析?

杀虫队队员:目前故事中登场的所有人,除了齐夏之外,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应该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情绪。许多我们认为的坏人可能本性不坏,也有很多我们认为的好人,却做过十恶不赦的事情。人本来就是这样复杂而多面的。就拿章律师来说,她的故事主要反映了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角色身边,我们既可以看到重男轻女的父母和弟弟,又可以看到尊重女性、理解女性的小孙,但我作为笔者,只能把这些社会现象揭露出来,是非对错留给大家自己评判。其实我在书中传递的不仅是我的三观,还有我的情绪。

每一个作家写书所运用到的工具都不同,有的作家运用的是“灵感”,有的作家运用的是“脑细胞”,还有的作家运用的是“知识储备”,而我更多是用的是“三观”和“情绪”,所以书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我的影子,我也让他们在我的影响下活了起来。所以我的上限决定了作品和角色的上限,我可能始终都写不出杀伐果断、阴狠腹黑的主角,但我会在其他的方面弥补这个缺陷。

虞婧:那我觉得正是作家本身的特点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十日终焉》的读者参与感和体验感很强,主角、作者、读者很像是处于同等位置,彼此之间进行着智力竞争,阅读的过程如同一场智力竞赛或者智力游戏,每个“反转”都是作者和读者看不见的互动。作为作者,您对这样的互动有什么感受吗,是不是很好玩,压力也很大?

杀虫队队员:我认为悬疑小说跟其他小说最大的区别,因为我们有一个“底”。比如修仙类小说,每个读者都知道主角最后会变成最强者,他们想要看的是一步一步变强的过程,是不断获得珍奇异宝的过程。再比如言情类,谁都知道男主女主最后会相爱,追求的依然是相爱的过程。可悬疑小说却反其道而行之,人们之所以会看过程,全部都是为了探求“结果”。

这可能也是悬疑类、推理类小说不容易出圈的原因,一旦没有足够精彩的故事、足够深沉的设定、足够复杂的“底”,那此类作品在网文里很难出头,因为聪明的读者很多,他们会拿走你的“底”,发表到评论区,等到半年或者一年之后,追读的读者们发现作者所写出来的底是他们几个月前就猜到的结果,将会大失所望。您喜欢猜灯谜吗?有的人喜欢猜谜过程,有的人喜欢听别人说谜底。不管是哪一类读者,都会在《十日终焉》里找到自己的归宿。

虞婧:网络文学浩瀚如海,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十日终焉》的独特之处,您会怎么评价自己的这部作品?

杀虫队队员:我总结为“另类网文”。有一个作者说过我的书是“同归于尽流”,现在这个说法广为流传。所谓同归于尽,是说读者和作者的脑细胞谁都别想活。

而所谓“另类”,是因为《十日终焉》几乎踩了所有网文的雷,但是聚万千雷点于一身之后,居然变得有些自洽。首先我的主角不无敌,他经常会被杀,而且他在被杀时通常毫无还手之力,连“莫欺少年穷”都说不出口。其次我的配角剧情占比非常大,甚至一个小配角都有上万字的第一人称自传,这在其他网文里有可能是致命的。再次我的主角每次解完谜题不会得到任何的奖励,没有宝箱掉落,没有系统奖励,有的只是无尽的谜团。最后我的每一个角色,都有非常明显的缺点,数不胜数,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齐夏的偏执、焦虑,乔家劲的愚忠、呆傻,陈俊南的轻浮、圣母,其他角色更是每个人都有值得诟病的地方。但正是这么多“雷点”,才有了今天这一部区别于其他作品的《十日终焉》。

虞婧:《十日终焉》的影视版权已经售出,这个故事设定上比较宏大,感觉会比《弥留之国的爱丽丝》难拍,您有想象过影视化的成品吗?我本人还是蛮期待的。

杀虫队队员:我也很期待。现在一提到赌命游戏,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弥留之国》《鱿鱼游戏》等作品,确实也都是一些优秀的作品,可它们不属于我们。所以我想创作出一部带有怪诞国风的作品,很多读者会发现我至今为止所设定的所有游戏中,极少出现西方元素。甚至连那些最常见的扑克牌、塔罗牌、狼人杀、俄罗斯轮盘赌等都没有出现,有的只是我绞尽脑汁构思的国风游戏,毕竟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我始终在想,假如真的有一天能够改编成影视,那就给世界一些国风震撼吧。

虞婧:您未来的写作规划是什么样的?

杀虫队队员:我可能依然会“我行我素”,创作出属于我的另类小众作品。


杀虫队队员创作年表

《传说管理局》2021年12月上架,2022年8月完结;

《十日终焉》2022年12月上架,连载中。

作家简介:

    杀虫队队员,1991年生,山东青岛人。番茄小说金番作家,擅长悬疑幻想类题材,设定新颖,多重反转,笔下人物鲜活立体。代表作《传说管理局》《十日终焉》等。《十日终焉》居番茄悬疑榜TOP1,上架1年累计千万读者阅读,超21万读者打出9.8的评分,追更人数300万+,长期蝉联番茄总阅读榜TOP1,其网络影响力已成“破圈”作品,已改编广播剧,出版实体书,售出动漫、影视版权。

作者简介:

    虞婧,中国作家网网络文学频道编辑。主持“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栏目,现已邀请60余位知名网络作家分享创作技巧,获《文艺报》两次整版摘编刊登,多篇文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年编》。主持“中国作家网书单-网络文学季度新作推荐”“网文独家”栏目,为网络文学界提供最新动态和深度观察百余篇。与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合作,担任《青春》2022年度网络文学评论专刊联合副主编,2023年度网络文学评论专刊特约主编。

(来源:《青春》(大学生文学期刊)2024年2月刊  责任编辑:张范姝)


* 文章仅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橙瓜网立场。

热文推荐

杀虫队队员:“终焉之地”的灯塔亮起,“回响”生生不息

引言

    2023年有一本火出圈的小说《十日终焉》,不仅一度登上番茄小说巅峰榜首位,也成为了微博、小红书上的热点话题。一开始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只是被它的谜题和悬疑推理、大逃杀的诸多标签吸引,人物背景扑朔迷离,解题环节扣人心弦。读着读着我发现,作者要说的好像不只是生存游戏。“终焉之地”看起来很大没有边界,不清晰过去,看不到未来,甚至认不清现在,但好像又很小,就是很多很多未界定的念头、抉择,在一个小小的人性幽暗的缝隙里游离、涤荡,所有的恶都汇聚在这里,但善又未殆尽。

    杀虫队队员说“虫”是bug的中译,杀虫就是填坑,写作的时候就是挖坑必填,我却觉得,他在填好一个个逻辑的坑的同时,也在填补着那些人性的bug,一切都是为了点亮那“终焉之地”的灯塔。

虞婧:《十日终焉》作为悬疑推理的无限流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了网文圈的“爆款”作品,能不能跟我们谈谈这本小说的创作灵感来源,是什么启发了《十日终焉》的创作?

杀虫队队员:在写《十日终焉》之前,我在上一部作品《传说管理局》的中后期采用了大量的烧脑和反转的元素,效果非常好,于是我就开始构思一部主打烧脑和反转的作品。当时我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算是新人,只能想办法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赛道,于是便构思出了一部比较另类的作品。

虞婧:这部作品的标签很多,我看您在更新的时候还温馨提示“不后宫,不套路,不无敌,不系统,不无脑,不爽文,介意者慎入”,您自己更想把它定位成什么样的小说,您在决定开始写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了一个主题,因为我感觉小说虽然看起来是悬疑、游戏向的,但和现实世界的关联性还是挺强的,也有一些观念的传递。

杀虫队队员:我确实想通过小说反应一些社会问题。小说本身的设定是“来到‘终焉之地’的人都是罪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背景。大家都在隐瞒着自己身上所背负的罪孽,并且想办法找到一条生路或是“救赎”之路。其实这些“罪孽”不都是犯罪行为,也有未被清晰界定的灰暗地带,如“键盘侠”、重男轻女、说谎等等。各式各样的人带着自己的秘密聚集在了“终焉之地”,众人被谎言缠绕,故事也变得扑朔迷离。

我通过故事剖析出这些问题时,也希望这些情况能够被更多人关注,得到改善。我在写有关章律师的章节时,书友群便有一个粉丝私聊我,她告诉我她今年大一,来自某省山村,花费了许多努力才考上一个普通的大学,可是父母不想让她继续上学,希望她能省下学费并且马上出嫁,家里人就能用她的彩礼钱还债。我很感慨也很难受,虽然我笔下的故事来自各个年代,但有许多社会问题是今天还在发生的。隔着一条网线我感觉非常无助,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对方,我只能告诉她“一定要读书”。作为写作者,大概也要克服这种难受把问题写出来。虽然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罪孽,但读完全文就会发现,有一股正面向上的力量一直在教人向善。这是我对这本小说的定位。

虞婧:是的,我能在阅读过程感受到这股隐秘的力量,是沉重但带着光明的。您是哪年开始写网络小说的,之前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和文学创作有关吗?您之前是不是资深的网络文学读者,现在创作的类型有没有受到过之前喜欢的作品的影响?

杀虫队队员:我大约是在2021年底开始创作小说的,到现在快两年多的时间了。在此之前我所做的工作、所学的专业以及自己的业余生活,可能都和网络小说不太沾边,看得也不太多。我看过的小说大约三五部,都是一些大“爆款”,如《诛仙》一类,是因为这些作品确实火出圈了,我也跟着看了一下,但当时也没有萌生写小说的想法。我之前做过的行业比较多也比较乱,创业过五六年的时间,成绩还算不错,后由于全球性不可抗因素搁置,转行成为游戏主播、UP主,甚至还开过淘宝店,投稿过有声小说等等,写小说也是我的一次尝试,没想到会有很多人喜欢,所以在这条道路上留了下来,并选择持续前进。可能之前爱折腾的经历成为了我的某种写作沃土,因缘际会成为讲故事的人,同时我自知自己是个新人,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未来会朝着“作家”的道路继续努力。

出题比解题难,填坑比埋坑累

虞婧:阅读《十日终焉》是一个不断解谜的过程,从最开始想要出去到探索、追问“终焉之地”和余念安到底是什么,一个谜团连着一个谜团,读起来很烧脑也很有趣,常常有“脖子有点痒,要长脑子了”的读者评价。几卷本近千章下来,设定和架构是一场大工程,想问您是在最开始就先把所有谜团的答案都设计好,还是先建好一个大的框架,然后一边写一边填补细节?

杀虫队队员:这确实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我在写之前其实构思好了约60%的大纲,这个大纲经过一次次的推翻、重演、发展,最后成为了一条完整的主线,后续在继续创作的过程当中,这个大纲会继续补充,最终达到100%。其实我不害怕挖坑和填坑,因为我留下每一个坑的时候都想好了要如何填,这可能是构建完整大纲的好处,但这同样也会有一些其他苦恼,比如读者会不断的深挖我的大纲,但好在我自认为自己的大纲设定的足够复杂,不容易被读者猜到嘿嘿。

虞婧:作为读者,我也想问一下,您脑子里哪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小游戏?还有马太效应、水桶定律、米格-25效应、凯撒密码、无限猴子定理,您是怎么知道这么多定理名词和涵义的,是平时日积月累了解的还是为了创作做了搜索和准备。又是怎么把这些元素顺畅地融入小说,运用到关卡设计里的?

杀虫队队员:其实我的游戏设定是逐渐变得复杂的,一开始的“人级”游戏是一些寻常的逻辑问题,喜欢逻辑学或者逻辑思维的朋友应该司空见惯,并且很容易找到答案。但从“地级”游戏开始,我便开始了和读者的“博弈”,不断将游戏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而且融入了许多国风元素。至于各种理论、效应等等,其实也算是主角另一个方面的“金手指”。因为我的小说设定便是脱离依靠超能力,所以主角要解开这些谜题,不能够使用“系统提示”等,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只能让他博学。为了让他博学,我也只能先变得博学。

虞婧:《十日终焉》这部采用了一个谜团套一个谜团的方式吸引读者向下阅读,这种写法对逻辑思维能力、节奏把控的要求都比较高。您会担心在写的过程中出现逻辑漏洞吗?现在很多数据不那么好的无限流小说都存在一些逻辑漏洞,您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杀虫队队员:我觉得逻辑漏洞其实是难免的,我不敢说我的书里完全没有逻辑漏洞,但我也在刻意减少,尽可能地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我认为大概有两个方法,第一便是我上面提到的,需要完整、详尽的大纲,这能避免百分之八十的逻辑漏洞。第二便是时时关注读者的反馈,我每一次在发表新章节之后,都会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反复查看最新的读者评论,毕竟一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有时聪明的读者会提出很新颖的点子和一些特殊角度抛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会让《十日终焉》变得更强大,也会让我变得更强大。这是属于网文的一把双刃剑,实时沟通的模式会让许多人觉得难度骤增,但也会让我收到足够的反馈。

虞婧:故事最初用的是一个大逃杀的模式,让人很容易想到日剧《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后面也有很多游戏环节,但是现在大多数无限流小说更喜欢写副本,用一个一个小故事串起来,您好像用的是复合的“游戏+副本”的形式(副本主要体现为每个角色的个人自述小传)?写游戏很多时候是靠机制的“意想不到”和硬核的推理过程吸引读者,难度很高,您在写的过程中有没有因为设计机制卡过文?会不会担心有一天突然没有灵感写不出来或者越写越不如以前?

杀虫队队员:当然会卡文,卡文可能是网文作者的常态。可能我卡文的时间比别人更多,我不仅要设计一个游戏,甚至还要设计解法、反转,以及兼顾每个人的人设和他们应该做的事,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个不小的难题,我也确实会担心有一天我的大脑停转,但好在目前为止还没有这个征兆,就算真的要停转,我也可以按照既定的大纲给读者们讲完这个故事。

另外,其实我并没有把自己的作品定义为“无限流”,因为通读过这部作品的人应该会知道,我的作品中有一条非常明确,并且一直在推进的主线,这条主线既是齐夏的妻子“余念安”,也是众人的最终目的“逃离”。如果游戏是“副本”的话,那游戏的数量也是有上限的。如果人物小传是“副本”的话,配角的数量也是固定的。所以理论上我的小说没有办法进行“无限”,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有限”的。我的最初计划便是一群人、一座城、三十天的时间内,发生了二百万字的故事。可能这个流派不太好分类,于是我成了一名无限流作者。

精彩的故事要比有趣的设定走得更长远

虞婧:您说的“不爽文”,主要指的是主角不是“金手指”吗?齐夏虽然很聪明,但总是失败,甚至被杀,在十几万字的篇幅里,主角迟迟都没有出现,配角占比很重,甚至有几万字的自传。

杀虫队队员:是的,他无论解决了多大的难题,都得不到任何奖励,简单来说毫无爽点可言,只有一个又一个难题等待被解决。有人会说我简介里的“不爽文、不无敌”等等有些高傲,好像故意在区别于其他网文。但其实不是,那是因为传统网文我根本不会写(心虚)。我写出来的只是我心中所认为的故事,读者们有可能会在各个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因为个人原因不太喜欢主角一人独大的作品,所以给每个人都设计了丰满的背景、独特的人设等等。

虞婧:我感觉“回响”算是一种“金手指”,但您做了限定,“回响”的激发是有条件的,功能也是有限的,这也是有意识的“不爽文”吗?这种情况很有意思,我在另外一本古言爆款小说里也看到类似的情况,节奏慢,主角出场晚,穿越的角色没什么金手指,数据也很不错。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读者看腻“爽点”了吗?还是网络小说在进行某种更新和升级,“金手指”和“爽感”不再是必须,而慢慢趋向于一种对技术、理智、干货、深度情感和深刻社会思考的追求?比起以往的网络小说,读者似乎更喜欢有血有肉、有缺点有无奈的主角了,并非需要“金手指”的战无不胜。这是不是意味着有一部分读者从单调的“爽文”中进阶了,您怎么看?

杀虫队队员:我认为网络小说被称作网文,虽然传播媒介是“网”,但归根结底还是“文”。“文”是否精彩,取决于作者是不是给读者讲了一个好故事。

虽然一提到网文,很多人的想法是“脑洞大开”、“构思新颖”等,但纵观这些年火爆全网的网文,无一例外都讲述着非常精彩的故事。新颖的设定和奇妙的构思通常只是外皮,一个震撼人心的好故事才是它们的内核。

通常情况下,一个有趣的“金手指”或是爽文设定可以吸引读者,但并不见得能够留下读者,因为读者最关注的还是故事。一个精彩的故事要比有趣的设定走得更长远,也更能提高读者黏性。

虞婧:但我其实还是有感受到主角“金手指”的,主要在于“全知视角”无限开大,几乎什么游戏都能通关,什么事件原委都能猜出来,什么人物本性都能做出判断,理解规则的能力就像是他是规则的制定者。这一点对于“故事”来说会有点僵硬、纸片、工具人,但似乎又是大逃杀游戏性质的文类不可避免的?

杀虫队队员:我在写文的时候会有个习惯,就是把每一个问题归根结底得写出原因。就像《十日终焉》中,我解释了主角齐夏为何全知全能的原因。大部分游戏是齐夏本人参与设计的,所以与他的解题思路不谋而合。此外,他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博学,在成为生肖的七年之中连续不睡阅读所有书籍,这就能解释许多读者的疑问。齐夏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终焉之地”中成长战斗了几十年才呈现出本文第一章的场面,越看到后期越会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天才还是少数,主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谁都可以是天才。

虞婧:您为什么把它命名为“回响”呢,为什么把齐夏的“回响”设定为“生生不息”,有什么寓意吗?

杀虫队队员:我个人认为“回响”是个很有意思的设定。“回响”这个名字随着世界观的展开,其实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它是来源于一种叫做“灵闻”的超能力,拥有“灵闻”的人听到别人觉醒超能力,会听到“回响”。而书中引人注目的显示屏,就是一个“灵闻”能力者创造的,它在其他人获得超能力时,会显示“我听到了回响”,所以读者们以它的视角来看,便把所有人的超能力统一称作“回响”。同样,随着郑英雄这个角色的出现,读者也可以得知其他的城市中,有人将能力者称作“波纹战士”(来自灵视),“清香者”(来自灵嗅)等等。

所以“回响”是世界观冰山一角的展现。也有读者们解释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也承认这是我有意为之,毕竟不管是“余念安”,“不忘”还是“回响”,都是围绕主角的重要因素。至于“生生不息”就是世界观的设定了,由于这一次“造神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女娲,而关于女娲最出名的神话故事,除了补天之外便是造人了,齐夏觉醒成“生生不息”并不是偶然,这是一条他自己铺设了几十年的路。

虞婧:200章左右,对肖冉的刻画我印象很深刻,化用了社会新闻事件,进入人物个体心理活动,描绘人性之恶,从个体呈现梳理了犯罪动机,同时也很好地把社会观察和思考带入到小说里了。小说中是否还有更多这样的安排,您这么处理的目的是?

杀虫队队员:其实一开始“终焉之地”的设定便是所有人都犯了过错,仔细想想应该是部全员恶人的作品,但可能我本人的性格比较温和,我发现在塑造完了大批角色之后,每一个角色都不够恶。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意识到这种设定有些太过理想化了,于是开始将我能想到的所有“恶”都归纳起来,并且让一个角色全部吸收,这个人便是肖冉。这些“恶”有的来自我自己所认识的人,有的来自社会新闻,还有的来自于其他人的讲述,每一个都骇人听闻,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总之在让角色完全吸收了之后,一个完全体肖冉就诞生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吸收了完整的人生,吸收了从童年到成年的各种经历之后,我所创造的肖冉并不是一个纸片人,纵观她的故事,她有完整的动机线,整个人的逻辑也是非常自洽的。当写到肖冉的自传时,我甚至恍惚间认为我就是肖冉,当读者开始在段评痛骂肖冉这个角色时,有那么一瞬间我认为骂的就是我,但又因为“我是肖冉”,所以别人越骂,我会越趾高气昂,这便是这个角色的特殊之处,也是她独特的恶。

我其实在小说之中描绘了许多人性之恶,我为这些恶感到深深的悲哀,但由于曾经代入过肖冉,又让我产生了一些无力感,我认为很多作恶的人,他们需要被改变的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一种价值观。

于是我想在书中传递一种属于我的正向的价值观。也正因如此,书中的人大抵分为两类,一种是现实中作恶,到了“终焉之地”依然作恶的人,这种人不会有任何好结果。第二种便是现实中无心作恶,到了“终焉之地”也保持本心的人,这些人是“终焉之地”的灯塔。

给世界一些国风震撼吧

《十日终焉》杀虫队队员著

虞婧:应该如何理解“终焉之地”呢?您说过这是一个由您缔造的“人人有罪,但人人都有机会赎罪的世界”,我也看到过一条非常入心的来自读者“请博君一笑”的评论,似乎能做些阐释:或许我早就死了,死在潮湿的童年里,死在搞砸的亲情里,死在破碎的理想里,死在无能为力的感情里,死在回忆里,但其实我还活着,活在生活的压力里,活在社会的角落里,活在旁人的舆论里,活在亲人的期望里,活在儿时的梦里。社会弃民的挣扎地,到底要成为什么,怎么继续活下去。

杀虫队队员:在我看来,《十日终焉》的故事不仅仅是书中人物的自我救赎,更是给读者们心灵上的启示,他们既可以看到齐夏在面对绝境时迸发出的斗志,又可以看到他坚持几十年的毅力。从微观角度,书中正面人物持续的输出正确的三观,从大事小事的抉择上将持续影响着我的读者。

一些在其他网文当中常见的情节,带入到《十日终焉》里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比如在一个没有法治的异世界,人们就真的可以自相残杀了吗?

当拥有了比其他人更强大的能力,就真的能够统治其他人吗?

我从庞大的世界观切入,反映出一个个真实的人在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虞婧:我注意到小说有很多武打场面,武打动作写得非常细致、精彩。您平时特别爱看武术类节目、电影?

杀虫队队员:说起来,我的上一部作品被人说过不太会写战斗场面,于是我特意去学习了这个方面,但我学的可能比其他人更偏门一些,我研究了一下综合格斗的各种技巧,到最后我有信心写出一个没有什么异能,但却能够使用各种格斗技法的乔家劲。虽然《十日终焉》的打斗场面非常少,但我也尽我所能把它做好。

虞婧:小说的语言功底还是不错的,许多环境描写很有画面感,您有意识地做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吗?我做过实验,现在的AI没法在核心情节主动写作,但用于环境描写会非常实用,您是否尝试过?

杀虫队队员:在AI刚刚火爆的时候我确实研究过,我和ChatGPT深聊好几天,但也发现了一些AI的弱点。正如您所说,AI可能会使用大量的环境描写来写一个非常简单的情节,这可能跟我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另外,AI所描写的环境跟作者写出来的方向也不同。若是写一阵风,我可能会根据现场的情绪,告诉读者这是一阵令人沉默的风,或是令人安心的风,可对于AI来说,风就是风,它不存在情绪,这可能是真人和AI最大的区别吧。就像网络段子所说的“没有感情,全是技巧”,可通常一个优秀的作者是用情绪来创作作品的,作者愤怒,读者就愤怒;作者心碎,读者就心碎;作者痛苦流泪,读者也黯然神伤。这是AI所不能取代的。

虞婧: 您也在小说中融入了不少亲情、友情、爱情方面的价值观,故事中的各种情感描写也很让人感慨。比如阿劲和九仔“拳头”和“大脑”的设定以及他们对仗的纹身:天地本宽,而鄙着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既表现了兄弟情,也表达了某种世界观、江湖情怀。围绕情感描写,您再举一两个例子展开分析分析?

杀虫队队员:目前故事中登场的所有人,除了齐夏之外,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应该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情绪。许多我们认为的坏人可能本性不坏,也有很多我们认为的好人,却做过十恶不赦的事情。人本来就是这样复杂而多面的。就拿章律师来说,她的故事主要反映了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角色身边,我们既可以看到重男轻女的父母和弟弟,又可以看到尊重女性、理解女性的小孙,但我作为笔者,只能把这些社会现象揭露出来,是非对错留给大家自己评判。其实我在书中传递的不仅是我的三观,还有我的情绪。

每一个作家写书所运用到的工具都不同,有的作家运用的是“灵感”,有的作家运用的是“脑细胞”,还有的作家运用的是“知识储备”,而我更多是用的是“三观”和“情绪”,所以书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我的影子,我也让他们在我的影响下活了起来。所以我的上限决定了作品和角色的上限,我可能始终都写不出杀伐果断、阴狠腹黑的主角,但我会在其他的方面弥补这个缺陷。

虞婧:那我觉得正是作家本身的特点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十日终焉》的读者参与感和体验感很强,主角、作者、读者很像是处于同等位置,彼此之间进行着智力竞争,阅读的过程如同一场智力竞赛或者智力游戏,每个“反转”都是作者和读者看不见的互动。作为作者,您对这样的互动有什么感受吗,是不是很好玩,压力也很大?

杀虫队队员:我认为悬疑小说跟其他小说最大的区别,因为我们有一个“底”。比如修仙类小说,每个读者都知道主角最后会变成最强者,他们想要看的是一步一步变强的过程,是不断获得珍奇异宝的过程。再比如言情类,谁都知道男主女主最后会相爱,追求的依然是相爱的过程。可悬疑小说却反其道而行之,人们之所以会看过程,全部都是为了探求“结果”。

这可能也是悬疑类、推理类小说不容易出圈的原因,一旦没有足够精彩的故事、足够深沉的设定、足够复杂的“底”,那此类作品在网文里很难出头,因为聪明的读者很多,他们会拿走你的“底”,发表到评论区,等到半年或者一年之后,追读的读者们发现作者所写出来的底是他们几个月前就猜到的结果,将会大失所望。您喜欢猜灯谜吗?有的人喜欢猜谜过程,有的人喜欢听别人说谜底。不管是哪一类读者,都会在《十日终焉》里找到自己的归宿。

虞婧:网络文学浩瀚如海,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十日终焉》的独特之处,您会怎么评价自己的这部作品?

杀虫队队员:我总结为“另类网文”。有一个作者说过我的书是“同归于尽流”,现在这个说法广为流传。所谓同归于尽,是说读者和作者的脑细胞谁都别想活。

而所谓“另类”,是因为《十日终焉》几乎踩了所有网文的雷,但是聚万千雷点于一身之后,居然变得有些自洽。首先我的主角不无敌,他经常会被杀,而且他在被杀时通常毫无还手之力,连“莫欺少年穷”都说不出口。其次我的配角剧情占比非常大,甚至一个小配角都有上万字的第一人称自传,这在其他网文里有可能是致命的。再次我的主角每次解完谜题不会得到任何的奖励,没有宝箱掉落,没有系统奖励,有的只是无尽的谜团。最后我的每一个角色,都有非常明显的缺点,数不胜数,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齐夏的偏执、焦虑,乔家劲的愚忠、呆傻,陈俊南的轻浮、圣母,其他角色更是每个人都有值得诟病的地方。但正是这么多“雷点”,才有了今天这一部区别于其他作品的《十日终焉》。

虞婧:《十日终焉》的影视版权已经售出,这个故事设定上比较宏大,感觉会比《弥留之国的爱丽丝》难拍,您有想象过影视化的成品吗?我本人还是蛮期待的。

杀虫队队员:我也很期待。现在一提到赌命游戏,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弥留之国》《鱿鱼游戏》等作品,确实也都是一些优秀的作品,可它们不属于我们。所以我想创作出一部带有怪诞国风的作品,很多读者会发现我至今为止所设定的所有游戏中,极少出现西方元素。甚至连那些最常见的扑克牌、塔罗牌、狼人杀、俄罗斯轮盘赌等都没有出现,有的只是我绞尽脑汁构思的国风游戏,毕竟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我始终在想,假如真的有一天能够改编成影视,那就给世界一些国风震撼吧。

虞婧:您未来的写作规划是什么样的?

杀虫队队员:我可能依然会“我行我素”,创作出属于我的另类小众作品。


杀虫队队员创作年表

《传说管理局》2021年12月上架,2022年8月完结;

《十日终焉》2022年12月上架,连载中。

作家简介:

    杀虫队队员,1991年生,山东青岛人。番茄小说金番作家,擅长悬疑幻想类题材,设定新颖,多重反转,笔下人物鲜活立体。代表作《传说管理局》《十日终焉》等。《十日终焉》居番茄悬疑榜TOP1,上架1年累计千万读者阅读,超21万读者打出9.8的评分,追更人数300万+,长期蝉联番茄总阅读榜TOP1,其网络影响力已成“破圈”作品,已改编广播剧,出版实体书,售出动漫、影视版权。

作者简介:

    虞婧,中国作家网网络文学频道编辑。主持“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栏目,现已邀请60余位知名网络作家分享创作技巧,获《文艺报》两次整版摘编刊登,多篇文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年编》。主持“中国作家网书单-网络文学季度新作推荐”“网文独家”栏目,为网络文学界提供最新动态和深度观察百余篇。与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合作,担任《青春》2022年度网络文学评论专刊联合副主编,2023年度网络文学评论专刊特约主编。

(来源:《青春》(大学生文学期刊)2024年2月刊  责任编辑:张范姝)


分享

热门标签
作者访谈 写作感想 作者视频 作品视频 爆笑视频 业内资讯 网站视频 写作技巧 大神访谈 名家访谈 橙瓜专访 业内招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