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科技发达的时代,盗版文学有了技术依托,一度风靡猖獗。抄袭之作被搬上荧幕,而原著还在深巷中默默无闻的例子亦是常见,作家的版权保护与维权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现象在网络文学中屡见不鲜。
从前几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涉嫌抄袭《桃花债》,到作家匪我思存状告《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抄袭其作品,涉及到《寂寞空庭春欲晚》《冷月如霜》等多部作品中的文字和情节,就连错别字也照搬不误,再到近期的《锦绣未央》等一批热门网络小说在荧幕上走红后,被网友爆出原著疑似抄袭多部小说,引发全民热议。由此可见,网络文学已成为抄袭的“重灾区”。
与抄袭现象并存的便是盗版文学的猖獗生长。网络作家“会说话的肘子”曾下载多个盗版APP,发现自己的小说《第一序列》被许多盗版网站用其他小说内容套用了名字,以此来误导读者阅读。作为一名网络作家,我对这一点亦深有体会。
不久前,我在浏览器上搜索自己的作品,却发现除了百度词条和签约网站上我的作品外,还有很多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也在连载我的小说,且全文免费。同时,作品中有很多我在写作初期未修正的错别字和情节,并不是现在经我本人修正后的版本。想到我所签约的网站有一些合作平台,于是我在网站主页的最下方找到了合作方名单,却并未见之前我搜索出的网站的名字。毫无疑问,这些网站在未知会版权方的情况下盗用了我的小说。
这些现象都对作家的版权造成了严重的侵犯。
为何网络文学中的盗版与抄袭现象屡禁不止?
取证难。网络信息具有即时性,而网络小说也呈现为一种流体文本,若一部作品被反馈抄袭,那么作者可以立刻删除其被指认为抄袭的内容。而对于盗版文学网站,亦可以删除盗版作品“暂避风头”,完全无迹可寻。
拔除难。需求是市场变化的根源,在便利的网络阅读环境下,大众更偏向于零消费阅读,大部分人宁可去看盗版网站上的免费侵权作品,也不愿意付费阅读。而且,盗版平台在被举报后,往往只是下架整改,或象征性的赔偿金额,并未得到法律上的严惩,其背后的高额利益的驱动也给盗版网站的侵权行为留下了“再犯”的空间。这也提醒着我们,“付费阅读”这一模式已到了增长的天花板,对于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应另辟蹊径。
定性难。文学是主观的,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而生活在同一世界的人们不可避免地在某一时刻会发生思维重合或类同的现象,在文学中体现为创作思路的相似,当然,这是万分之一概率的巧合。同时,在当今这个网络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大量的信息,并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把它们融入自己的创作活动中。例如:我看见一部小说的情节设计或某个句子、词语非常好,把它们用于自己的作品中,一部分人认为这只是借鉴,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是抄袭。如何界定某一行为是抄袭还是借鉴,众说纷纭,难以定性,因而很难进行惩罚和整治。
维权难。目前,我国关于作家版权维护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针对作家维权问题而成立的组织和平台较少。部分作家在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道路上异常艰难,不仅要自身承受着高成本(如:律师咨询等)的投入,还要被更大的网站方面的利益所裹挟,其维权是否成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存在着不确定性。
打击盗版抄袭现象,维护作家合法权益国家在行动
自2005年来,国家版权局等有关部门开展“剑网行动”,对盗版文学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通过并施行。
2016年,《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发布,明确网络服务商在版权管理方面的责任义务,并建立“黑白名单制度”。
2018年,安徽破获一起网络文学侵权盗版案件,收缴非法盈利1000余万元。
2018年,著名网络作家蒋胜男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就“关于保护原创,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这一主题为网络作家发声。
2020年6月5日,阅文集团发出进一步扩大网络文学正版联盟的公告,联手行业伙伴坚决打击一切侵权盗版行为,并将持续推进五大举措维护正版权益。
2020年8月29日,中国版权协会文字版权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2020年9月,中国“网络文学+”大会成立法律专家顾问团,整合行业组织、版权服务、法律服务等维权力量,为网络文学平台及创作者提供法律支持。
2020年9月底,中国作家协会首期全国基层作协负责人著作权保护培训在吉林长春举行。
十几年来,国家对于打击盗版与抄袭的行动持续发力,并从政府部门单方面出击,逐渐扩展到作家个人为版权的保护献策谏言,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与团体也开始关注版权问题,为维护作家的合法权益给予帮助和支持。
面对网络文学中的盗版与抄袭现象,我们该如何去做?
1.加快完善相关法律,为盗版与抄袭现象制定法律红线,用法律为作家的版权保驾护航。
2.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打击盗版与抄袭的行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网文行业的发展方向,重视作家对侵权问题的上诉,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帮助。
3.各大平台网站联手,从网文产业链各方抓起,共同发力,严整行业生态。同时,加快制定版权内容保护机制,积极探索版权维护的新方式,开发防盗技术,为作家的版权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4.明确版权管理方的相关责任,督促其履行在版权维护方面的义务,及时监督与举报侵权行为,建立合作平台之间的赔偿机制,严惩“用马甲做盗版”的行为。
5.提升作家自身的版权意识,加强对作家版权知识的培训与普及。
6.广大网民也要抵制盗版文学,监督和举报抄袭现象,从理性视角出发支持原创作品,为网络文学的生态健康尽一份力。
版权保护是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有效地打击盗版与抄袭现象即是维护网络文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网络文学发展的二十年来,就作品内容与类型而言,其取得的成就斐然,但在网络文学的版权保护方面,我国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而维护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不仅需要国家与政府对盗版与抄袭现象的“重拳出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版权方和各大网站的监督力度,提高网民与作家群体的版权意识,使原创作品得到真正的尊重, 如此方能推动网络文学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张天笑,中国作家协会首期网络作家培训班学员,文学青年训练营首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