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纵横几千年,悠悠往事说不尽。历史上有很多未解之谜,如武则天的无字碑,和氏璧的去向,商周后九州鼎的去向等等。这些我们暂时不说,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具有十足科幻色彩的历史事件。严格说起来确实是两件事,时隔千年之久的两件事,但是如果将两件事合起来分析、脑洞大开地分析,绝对惊掉下巴。
事情要从东晋太元八年即公元383年说起。说到这里,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要问了,你是要谈论“淝水之战”吗?是,也不是。
淝水之战的确发生在公元383年,是中国历史上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也是东晋朝廷得以延续下去的关键一战。
公元383年,战争阴云密布,前秦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自率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浩浩荡荡直扑东晋,东晋以累卵之危迎战强敌。
大战前夕,东晋将领王蓬率领一队人马正悄无声息地行进在通往洛涧的山路上。这一队人马的任务是支援正在淝水附近的洛涧与前秦苻坚的先头部队作战的东晋北府兵将领刘牢之。说到这里,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又要问了,你说的是淝水之战的前哨战——洛涧之战吗?没错,就是这一战。
着洛涧,又名窑河。根据《晋书·刘牢之传》和王嘉的《拾遗记》(补遗之卷二)记载,前秦皇帝苻坚命令梁成率领五万军队驻扎在洛涧,东晋前锋都督谢玄则命令刘牢之率领五千北府军精锐相拒。五万对五千,前秦军势强盛,东晋军上下惊恐,东晋参军刘袭、诸葛求劝说主将刘牢之固守待援,等王蓬援军到达后再图攻之。哪料刘牢之根本没有听他们的劝说,趁着夜色的掩护,渡水突袭,居然杀了前秦军一个措手不及,梁成和其弟梁云全部战死。刘牢之又分兵断其归津,前秦步兵和骑兵全部争相崩溃,挣抢着要渡过淮水逃跑,最后抛下了一万五千具尸体。
这一战,刘牢之兵贵神速,不待援军,以五千之卒大败前秦五万之众,为晋军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那么,王蓬率为什么没有火速赶到,是他行军的途中出现了什么突发状况或者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吗?还真是如此。
王蓬的人马在临近洛涧的一个叫芒阳的地方,整整误了三天。由芒阳到洛涧,只有半天路程,在沈约的《建康杂记》中记载:“越三日,蓬始抵洛涧。”
等王蓬率领人马赶到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王蓬晚到了三天,到底发生了什么?王蓬和他的士兵去哪了?
关于行军耽搁的原因,在后来的杂史笔记中,有过零星的记载,但都不甚周详,说法各异。唐人李淳风在其著述的《六朝遗事》(卷七)中称:“时淝水战起,王蓬率北府兵趋洛涧,援牢之部。夜至芒阳,有敌偃旗潜行于山道。蓬疑为苻坚军,遂命军士以弩箭攻之。敌军哗,少顷,有器鸣响,火焰出,声震于野。蓬军有中火焰者,遂仆地,血流不止。”
也就是说,王蓬的军队在抵达洛涧之前,就已经和敌人遭遇,打了一仗。我们感兴趣的不是王蓬怎么打败了敌军,而是王蓬遭遇的敌人并不是前秦苻坚的人马,而是一支不知从哪溃败下来的军队。
根据南朝沈约的《建康杂记》中的这段记载,似乎更能看到事情的真相:“初,天光昏暗。后火光起,观敌旌旗已残,上书‘常胜军’三字,依稀可见。敌军士弃盔者,皆黄发,鹰鼻陷目,仿若胡人……”
这是什么节奏?不是东晋军也不是前秦军,哪里冒出来的军队?而且是黄发、鹰鼻、陷目的外国军队?
让我们慢慢还原当时的情况:淝水之战前夕,王蓬忧心战事吃紧,下令手下士兵星夜兼程,直奔洛涧支援刘牢之。这一天夜里,王蓬领军行至芒阳(今安徽霍山),丝毫没有下令休息的意思,命前军已点燃火把,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就在这时候,一队形迹可疑的军队突然出现在不远处的山道上。
王蓬的谋士吓了一跳,对王蓬说:“怎么回事?不会是秦军来袭吧。”王蓬故作冷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慌什么?”谋士极目远望说:“将军,不好了,他们似乎朝我们这边过来了。”王蓬也含糊,向全军下令:“熄灭火把,弓箭手准备。”
王蓬率领士兵张弓搭箭埋伏在山路两侧,静待那一队形迹可疑的外国人马进入包围圈后,顿时乱箭齐发,其势如蝗。这是本来是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就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寇多中箭,仆于马下。“
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当那队外国人马缓过神之后,居然使用了一种奇怪的火器,威力比弓弩强了不止几倍,王蓬的士兵出现严重的伤亡,落于下风。王蓬的谋士灵光一现,对王蓬说:“何不用火攻?”王蓬立刻采用了谋士的建议,命令士兵掷枯枝于山道上,后以硫硝裹布,火箭攻之。由于地形有利,山风乍起,加之夜色掩护,很快,王蓬的军队又占了上风。终于,那队外国人马坚持不住了,争相奔溃逃亡。
那么,那队国黄发、鹰鼻、陷目的外国军队究竟是什么人?在同时代我们是找不到其由来了,因为那队外国军队和东晋军根本就不属于同一个时代!
据许文佑先生的《天平战纪》记载,戈登所率领的洋枪队在江阴华墅被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击败,800人被歼。戈登率领残余的200余人,沿江而退,“至霍山(晋时芒阳),遭袭,戈登仓皇逃逸。后转赴苏州,重募士兵,会合李鸿章,攻击常州太平军护王陈坤书部。”一向以著述严谨著称的许文佑先生,在这里含糊其词,并没有说明戈登是被谁所袭。时间是1864年月3月31日。
我们脑洞大开联系一下,基本上可以断定:东晋北府兵将领王蓬所遇到的那队人马,正是从江阴华墅溃败下来的由英国人戈登率领的洋枪队(又称“常胜军”)。
《拾遗记》与同时代的《搜神记》一样,多记叙荒诞不经、道听途说之事。唐朝方士李淳风以写作预言集《推背图》而著称,其晚年的著作《六朝遗事》当中,也自有演绎成分。但是,《建康杂记》对以上轶事亦有所记,值得我们关注。我们都知道,该书的作者沈约以诗著名,是南朝齐梁间的文坛领袖。又曾作《晋纪》八十卷,堪称良史。其作《建康杂记》以严肃著称,加之其生平年代与以上轶事发生的年代比较接近,所以,我们不得不犹疑。
王蓬为什么会与戈登在芒阳相遇?是时空裂隙还是虫洞?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在其他古籍中,如《北梦琐言》、《梦溪笔谈》、《幕府燕闲录》,对这类令人匪夷所思的奇闻异象也有零星记载。关于王蓬,沈约的《晋纪》中有这样一份资料:“蓬,栗水人,北府兵将领。初随谢玄,为牙将。淝水战起,以重任,率军趋洛涧。途中误时。抵洛,牢之已胜,转赴淝水。有战功。过随功抵。后死于桓玄之乱。”
而戈登生于1833年,毕业于英国军官学校,1860年参加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和北京,1862年到上海,率领英军多次进攻上海附近的太平军。1863年,在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指使下,接任洋枪队“常胜军”统领。1864年5月,他配合清军攻陷常州,清政府提升他为提督,不久,赏穿黄马褂。同年11月,戈登返回英国,后任苏丹总督。1885年1月,戈登被苏丹人民起义军击毙于喀土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太多太多至今仍然无解的神秘事情,而发生的这些神秘事件当中,可以说每一件都是十分的离奇诡异,而且很多事件由于人为地封锁消息,以及战乱的原因,我们普通民众很少能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只能从某些小道途径上寻找出事件的一些蛛丝马迹。神秘未解的事情总是驱使这我们去一探究竟,想去揭开那鲜为人知的真相。
(内容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