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里的“江湖”,为什么叫“江湖”(有话)

看武侠剧,我们听得很多的一个词是,“江湖”。“江湖”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所以,武侠小说里的江湖,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江湖”的本意,是指广阔的江河湖泊,但提起“江湖”,我们的想象就如同潮水般泛滥起来。因为江湖中凝聚着英雄侠客的快意恩仇、文人泛舟的潇洒写意,以及丛林社会的残酷故事。

“江湖”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中,以至于每一个试图翻译武侠小说的译者,都为此犯难。怎么办,江湖到底是个啥?没有答案,最后不得不以“jianghu”或者“rivers and lakes”来充数。

其实,江湖之所以叫江湖,是因为古时候,江湖好汉的活动场所,真的在“江”和“湖”。

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时候真实存在的江湖好汉,大都是为官方所不容的流民盗匪。而比起生存艰难的山林,水网、沼泽复杂的地区,不仅能躲避官方的追捕,经济形态还更加丰富,更容易满足生计。

对古人来说,水贼的危害远甚于山贼。因为过山岭,结伴而行就能免除大半凶险,但到了别人的船上,想跑都无处可逃。

在明清话本小说中,有“水贼占妻”这一固定的故事套路。故事结构是:一官员携家眷由水路赴任,船主心生不良,将官员害死,并霸占其妻或女,冒充上任。若干年后,官员之妻女或其子借机复仇。

就连杜甫送朋友远行,也不忘叮嘱“况兼水贼繁,特戒风飙驶。”

水贼虽然凶猛,但并非均匀分布,他们出没最频繁的区域,就是“江湖”一带,“江”指长江,“湖”则主要指太湖或洞庭湖流域。秦汉以来,长江中下游被纳入到中原王朝统治之下,但由于远离权力中心,加之地理上水网复杂,朝廷的编户齐民很难推行。南宋以前,朝廷的统治力量都相当薄弱,在长江以南长期只能控制陆地道路连接的点状治所。

正因如此,“江湖”地区往往成了官员的流放发配地,这也催生了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过,水贼盗匪的“江湖”,跟现在的人所理解的侠义“江湖”,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宋朝时,城市规模突飞猛进,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里,就有了各种灰色职业,被称为“闲人”“游手”。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共有五百多个人物,除了少数的官吏、绅士和商人外,肩挑背负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摇橹的船夫、扛粮包的苦役、测字卖卜的相士、走江湖卖野药的人在图中占了绝大部分。

民国初年,湖南人向恺然写了一本《江湖奇侠传》,本来只是描绘湖南一带习武者的奇人异事,却因其现代武侠小说开创者的地位,让“江湖”和“武侠”再也难分难解。

和“江湖”一样,“武林”原本也有具体所指,那就是杭州的“武林山”,后来,“武林”成为了武侠世界里各个门派的泛称。

在武侠小说里,人即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在这个江湖里,读者可以畅想,爱侣双剑合璧,共奏一曲“笑傲江湖”;背负血海深仇的少年,机缘巧合之下练就绝世武功,报仇雪恨;还有大宗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小混混“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从此,江湖的称谓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江湖,其实就是小说中的侠客组成的关系网,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必担心衣食住行,不必担心法律制裁,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以武功高低说话的世界。

不过,武侠小说里的刀光剑影,毕竟是非正常、非主流的生活秩序。随着社会的发展,“江湖”一词,也开始有了负面的意味。

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些武侠小说大师先后离我们而去,似乎“江湖”的面目,也在变得模糊。不过我相信,只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还在人们心中,大侠和江湖,就不会离我们太远,它最多换个名字,叫“超级英雄”。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锁定《有话直说》,下期节目,继续跟大家分享

(内容源于网络,侵删)

* 文章仅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橙瓜网立场。

热文推荐

武侠小说里的“江湖”,为什么叫“江湖”(有话)

看武侠剧,我们听得很多的一个词是,“江湖”。“江湖”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所以,武侠小说里的江湖,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江湖”的本意,是指广阔的江河湖泊,但提起“江湖”,我们的想象就如同潮水般泛滥起来。因为江湖中凝聚着英雄侠客的快意恩仇、文人泛舟的潇洒写意,以及丛林社会的残酷故事。

“江湖”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中,以至于每一个试图翻译武侠小说的译者,都为此犯难。怎么办,江湖到底是个啥?没有答案,最后不得不以“jianghu”或者“rivers and lakes”来充数。

其实,江湖之所以叫江湖,是因为古时候,江湖好汉的活动场所,真的在“江”和“湖”。

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时候真实存在的江湖好汉,大都是为官方所不容的流民盗匪。而比起生存艰难的山林,水网、沼泽复杂的地区,不仅能躲避官方的追捕,经济形态还更加丰富,更容易满足生计。

对古人来说,水贼的危害远甚于山贼。因为过山岭,结伴而行就能免除大半凶险,但到了别人的船上,想跑都无处可逃。

在明清话本小说中,有“水贼占妻”这一固定的故事套路。故事结构是:一官员携家眷由水路赴任,船主心生不良,将官员害死,并霸占其妻或女,冒充上任。若干年后,官员之妻女或其子借机复仇。

就连杜甫送朋友远行,也不忘叮嘱“况兼水贼繁,特戒风飙驶。”

水贼虽然凶猛,但并非均匀分布,他们出没最频繁的区域,就是“江湖”一带,“江”指长江,“湖”则主要指太湖或洞庭湖流域。秦汉以来,长江中下游被纳入到中原王朝统治之下,但由于远离权力中心,加之地理上水网复杂,朝廷的编户齐民很难推行。南宋以前,朝廷的统治力量都相当薄弱,在长江以南长期只能控制陆地道路连接的点状治所。

正因如此,“江湖”地区往往成了官员的流放发配地,这也催生了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过,水贼盗匪的“江湖”,跟现在的人所理解的侠义“江湖”,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宋朝时,城市规模突飞猛进,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里,就有了各种灰色职业,被称为“闲人”“游手”。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共有五百多个人物,除了少数的官吏、绅士和商人外,肩挑背负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摇橹的船夫、扛粮包的苦役、测字卖卜的相士、走江湖卖野药的人在图中占了绝大部分。

民国初年,湖南人向恺然写了一本《江湖奇侠传》,本来只是描绘湖南一带习武者的奇人异事,却因其现代武侠小说开创者的地位,让“江湖”和“武侠”再也难分难解。

和“江湖”一样,“武林”原本也有具体所指,那就是杭州的“武林山”,后来,“武林”成为了武侠世界里各个门派的泛称。

在武侠小说里,人即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在这个江湖里,读者可以畅想,爱侣双剑合璧,共奏一曲“笑傲江湖”;背负血海深仇的少年,机缘巧合之下练就绝世武功,报仇雪恨;还有大宗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小混混“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从此,江湖的称谓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江湖,其实就是小说中的侠客组成的关系网,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必担心衣食住行,不必担心法律制裁,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以武功高低说话的世界。

不过,武侠小说里的刀光剑影,毕竟是非正常、非主流的生活秩序。随着社会的发展,“江湖”一词,也开始有了负面的意味。

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些武侠小说大师先后离我们而去,似乎“江湖”的面目,也在变得模糊。不过我相信,只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还在人们心中,大侠和江湖,就不会离我们太远,它最多换个名字,叫“超级英雄”。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锁定《有话直说》,下期节目,继续跟大家分享

(内容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

热门标签
作者访谈 写作感想 作者视频 作品视频 爆笑视频 业内资讯 网站视频 写作技巧 大神访谈 名家访谈 橙瓜专访 业内招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