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一部迷茫的小说,梁山为何要归顺朝廷呢?

话说108好汉到齐之后,宋江力主要招安。宋江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诸如正月十五闹东京,私会李师师,以武力逼迫朝廷招安,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成“招安”。


按照书上的描述,宋江一伙非常厉害,能征善战,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的朝廷找不到北,朝廷最终被迫招安了。看起来虽然大快人心,但细细一想,不对啊,既然梁山方面那么厉害,又何必要归顺朝廷呢?又何必要一次又一次的贿赂那些朝廷大员呢?我们再看那个方腊,实力其实还大不如宋江,他都可以自称皇帝了,宋江又何必要一棵树上吊死呢?朝廷对宋江下了三次诏书,我们可以通过诏书来看朝廷的态度。

第一次:朝廷要求梁山方面拆毁巢穴,把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纳官充公,所有好汉赴京免罪。否则鸡犬不留。“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疋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并没有说要招安的意思。第二次:朝廷答应赦免梁山所有罪恶,各自归乡,只要求宋江,卢俊义等为首者赴京谢罪。也完全没有说要招安的意思。“朕闻梁山泊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今差天使颁降诏书,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毋违朕意,以负汝怀。”

直到第三次,朝廷才略微松了点劲儿,终于有了点招安的意思。“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情恳,深可悯怜。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给降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十六匹,赐与宋江等上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匹,赐与宋江部下头目。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降,必当重用。”

要招安,就要开出条件,给出报酬,否则谁干啊。那么,朝廷开出的什么条件呢?一个人发了一块证明投降的牌牌,和一匹锦。封的什么官呢?什么都没有。只有四个字“必当重用”。这 “必当重用”,也就只是个空口许诺,—待日后再重用。那么,对于梁山方面来说,这简直是一种欺骗,谁知道你会不会兑现啊。但是,就这空口许诺,梁山方面一片山呼万岁,没有一个人反对招安了。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不符合逻辑不可思议的情况还非常之多。如果说宋江不反皇帝只反贪官吧,可是,当他打这个旗号终于能够与贪官污吏同朝共事了,更有条件与贪官较量一番了,可他却再也不反贪官了!这就把他前面的旗号全部都否定了!如果你说宋江是斗不过贪官吧,可宋江根本不与他们相斗,反而是很配合他们。奸臣们反复使用最简单最低级的一箭双雕之计,以寇制寇,以贼灭贼,不停的把他们送去当炮灰,一次又一次。居然没有一个好汉发现这是在消耗他们,他们每一次去当炮灰,都是大喜,很乐意接受这些贪官的支配与迫害。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样是为了说明宋江忠心吧。

为了帮朝廷剿灭“反贼”,梁山好汉情愿与方腊好汉鱼死网破同归于尽,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在作者眼里,却是持否定态度的,受招安的宋江依然和方腊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在剿方腊的时候,作者用一首诗写道:"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你看,他既然已经知道了是奸臣们下的毒酒,他不仅不做任何反抗,反而最先想到的是要在临死前赶着毒死掉自己的兄弟!免得坏了自己的“一世清名忠义”!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忠义?既然作者是否定宋江的,可当宋江毒死了兄弟李逵之后,作者疯了,居然又肯定起宋江来,说他是个可怜的忠义之人,难容于世上。

"受命为臣赐锦袍,南征北伐有功劳。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宋江叫李逵死,李逵很干脆的就死了,宋江没叫吴用、花荣死,他们也陪着自缢而死,等等等等,尽是些不合理、不真实、经不起推敲的虚构。所以后面的内容,许多人都不愿意看了。为什么?因为所看到的,尽是迷茫!

《水浒传》就是一部迷茫的小说。前半部,叫人热血沸腾,后半部,越看越糊涂。前半部的生龙活虎,后半部再也找不到了。混乱的逻辑关系,实在让人很难于琢磨出他的主旨究竟是什么。那么,这施耐庵干嘛要写出这样一本书呢?

(内容源于网络,侵删)

* 文章仅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橙瓜网立场。

热文推荐

《水浒传》是一部迷茫的小说,梁山为何要归顺朝廷呢?

话说108好汉到齐之后,宋江力主要招安。宋江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诸如正月十五闹东京,私会李师师,以武力逼迫朝廷招安,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成“招安”。


按照书上的描述,宋江一伙非常厉害,能征善战,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的朝廷找不到北,朝廷最终被迫招安了。看起来虽然大快人心,但细细一想,不对啊,既然梁山方面那么厉害,又何必要归顺朝廷呢?又何必要一次又一次的贿赂那些朝廷大员呢?我们再看那个方腊,实力其实还大不如宋江,他都可以自称皇帝了,宋江又何必要一棵树上吊死呢?朝廷对宋江下了三次诏书,我们可以通过诏书来看朝廷的态度。

第一次:朝廷要求梁山方面拆毁巢穴,把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纳官充公,所有好汉赴京免罪。否则鸡犬不留。“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疋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并没有说要招安的意思。第二次:朝廷答应赦免梁山所有罪恶,各自归乡,只要求宋江,卢俊义等为首者赴京谢罪。也完全没有说要招安的意思。“朕闻梁山泊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今差天使颁降诏书,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毋违朕意,以负汝怀。”

直到第三次,朝廷才略微松了点劲儿,终于有了点招安的意思。“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情恳,深可悯怜。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给降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十六匹,赐与宋江等上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匹,赐与宋江部下头目。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降,必当重用。”

要招安,就要开出条件,给出报酬,否则谁干啊。那么,朝廷开出的什么条件呢?一个人发了一块证明投降的牌牌,和一匹锦。封的什么官呢?什么都没有。只有四个字“必当重用”。这 “必当重用”,也就只是个空口许诺,—待日后再重用。那么,对于梁山方面来说,这简直是一种欺骗,谁知道你会不会兑现啊。但是,就这空口许诺,梁山方面一片山呼万岁,没有一个人反对招安了。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不符合逻辑不可思议的情况还非常之多。如果说宋江不反皇帝只反贪官吧,可是,当他打这个旗号终于能够与贪官污吏同朝共事了,更有条件与贪官较量一番了,可他却再也不反贪官了!这就把他前面的旗号全部都否定了!如果你说宋江是斗不过贪官吧,可宋江根本不与他们相斗,反而是很配合他们。奸臣们反复使用最简单最低级的一箭双雕之计,以寇制寇,以贼灭贼,不停的把他们送去当炮灰,一次又一次。居然没有一个好汉发现这是在消耗他们,他们每一次去当炮灰,都是大喜,很乐意接受这些贪官的支配与迫害。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样是为了说明宋江忠心吧。

为了帮朝廷剿灭“反贼”,梁山好汉情愿与方腊好汉鱼死网破同归于尽,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在作者眼里,却是持否定态度的,受招安的宋江依然和方腊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在剿方腊的时候,作者用一首诗写道:"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你看,他既然已经知道了是奸臣们下的毒酒,他不仅不做任何反抗,反而最先想到的是要在临死前赶着毒死掉自己的兄弟!免得坏了自己的“一世清名忠义”!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忠义?既然作者是否定宋江的,可当宋江毒死了兄弟李逵之后,作者疯了,居然又肯定起宋江来,说他是个可怜的忠义之人,难容于世上。

"受命为臣赐锦袍,南征北伐有功劳。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宋江叫李逵死,李逵很干脆的就死了,宋江没叫吴用、花荣死,他们也陪着自缢而死,等等等等,尽是些不合理、不真实、经不起推敲的虚构。所以后面的内容,许多人都不愿意看了。为什么?因为所看到的,尽是迷茫!

《水浒传》就是一部迷茫的小说。前半部,叫人热血沸腾,后半部,越看越糊涂。前半部的生龙活虎,后半部再也找不到了。混乱的逻辑关系,实在让人很难于琢磨出他的主旨究竟是什么。那么,这施耐庵干嘛要写出这样一本书呢?

(内容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

热门标签
作者访谈 写作感想 作者视频 作品视频 爆笑视频 业内资讯 网站视频 写作技巧 大神访谈 名家访谈 橙瓜专访 业内招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