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面对如今泛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市场,作家应该秉持一种怎样的创作理念?

泛娱乐化。

对这个现象,议论的人很多,骂的人很多,各类新闻媒体时常批评,权威的中央媒体更是曾经连篇累牍的否定。

把这四个字拿出来,放在百度的搜索栏上,能跳出近五百万条搜索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定义——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

就跟我们的政治教科书上的所有定义一样,很正经,很完备,也足够拗口,会让学生骂娘——如果变成考点的话。

总结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什么都可以拿来开开心。

娱乐化很正常,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达到快感。

这是人类的正常需求。

因为这需求,就算是正经的历史和人物,也会在娱乐化中,变得面目全非。可就算面目全非,照样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贵重宝物。

初中的时候,中午放学回家,楼上多半会传来单田芳先生略带高亢的声音,曹孟德江上横槊赋诗,在东风吹来前志得意满,攀上人生的巅峰。

我没兴趣听评书,更喜欢自己看。《三国演义》翻开,看那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

回到学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点起一个个同学去背《出师表》,划重点,再三叮嘱这肯定要考!回头就跟同学们探讨起来诸葛亮一出祁山是对是错。

祖父出去遛弯的收音机里放着,“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TVB的电视剧里,道上兄弟有事没事拜上关二爷。关帝庙中,永远都不愁香火。

去租书店,比较正经的横山光辉《三国志》放着落灰,而魔改三国的《龙狼传》则颇多人借阅。

过了些年,吴宇森拍了上下两部《赤壁》,送到日本去,破了华语电影在日的票房纪录。加起来一百亿日圆,一亿美元。

看过三国题材小说,看过三国题材漫画、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看过赤壁大电影的人数以亿计,看过二十四史中《三国志》的有多少。

从陈寿的《三国志》,到宋代的说三分,元代将说书的口语汇集成册的《三国志平话》,再到罗贯中由平话为蓝本重新撰写的《三国演义》,以及进入现代后,有了漫画,有了电影,有了网络文学中三国类数目繁多的历史小说,号称只要三国演义里面有名有姓的角色都被穿越了一遍。

三顾茅庐、借东风之类的成语,失空斩之类的戏剧,承载在无数文学体裁之上,关羽更因此由人而神。

这一过程,是标准的正经历史娱乐化,最后变成了刻入民族记忆中的文化。

娱乐无处不在。

现代人有娱乐,古代人也有娱乐。

《诗经》三百篇,其中的诗篇,有来自于天子,有来自于诸侯,更多地还是来自于民间。

孔夫子将三千余篇周室派专人采风而来的诗歌,删削为三百篇,自称其思无邪。换而言之被删掉的两千多篇诗歌,自然是思‘有’邪了。

诗经中不缺男欢女爱,易经中更有新婚夫妻生活教育指南——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咸其脢、咸其辅颊舌——从下到上,一整套开车前的标准动作。

那么思‘有’邪的内容,自然更不会缺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成分。以至于孔老夫子看不过去,干脆删了了事。

没有人不需要娱乐。

穷得讨饭的人,能看个蚂蚁打架开开心。

古人笔记中,有乞丐看蚂蚁打架,发现了一只能号令众蚁的蚁王,凭此四处表演,最后发家致富的故事。

富有四海的皇帝呢,也同样需要娱乐。

北宋的时候,东京城百姓最喜欢的运动是相扑,而最受欢迎的比赛是女相扑,而且跟现在日本相扑一样穿戴,人家就是通盘学中国的。

三俗吧,简直俗不可耐。但东京城的百姓就是爱看,而仁宗皇帝大声喊,朕也想看——而后被司马光这位道学先生骂回去了。只能招一些耍猴的、爬杆的、抛绳的、跳傩戏的进宫解闷。

这还是古代。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已经完全脱离温饱阶段的中国人,有多少人能接受一板一眼、毫无娱乐的生活?

想要抗拒洪水一样涌来的娱乐化大潮毫无意义。没有什么人能违反历史规律。

要反对的只是泛娱乐化。

要反对为了娱乐,对历史的虚无,要反对为了娱乐,对真善美的背弃,要反对为了娱乐,对法律的挑战, 要反对为了娱乐,庸俗化一切的倾向。

三国题材的故事,无论如何变化,真正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内容,不会背离忠孝仁义的主旨。

老百姓的心中都有杆秤。

从北宋开始,人们就对忠厚仁爱的刘备喜爱有加,苏轼都在说,民间说三分,小儿听见刘备胜则喜,败则悲。没有喜欢残暴不仁的董卓,没有多少人会喜欢不断背叛的吕布。

在娱乐的同时,人民群众从来不会缺少家国情怀,黑白分明,大是大非上,绝不混淆。

从来不会缺少对正义的向往,从来不会缺少对罪恶的批判,正如戏台上的曹孟德,脸谱上都要扑上厚厚的一层粉,而秦侩老先生,也少不了他的一个白鼻头。

只要不丢掉这个根基,娱乐化就绝不会变成泛娱乐化。

写到这里,还没有点题,大概编辑要骂我了。

面对如今泛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市场,作家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创作理念。答案已经由无数网络小说的作者们回答出来了。

网络作家,本就是娱乐化的一份子。网文占据了网民们很大一部分休闲时间。而IP经济,以网络文学为根基,将到达娱乐界每一个角落。

只要在娱乐中,不要失落自己的锚点,走到人民群众共同认知的对面就好。

维持正确的三观,很多作者都在小说中体现了这一点。

《斗破苍穹》里,萧炎在逆境中的抗争,难道不是对读者的激励。

而唐家三少小说中,不断努力追求更强的主角,比起武侠小说时代,掉下山崖捡到秘籍的主角更要讨喜许多。

很多都市小说中,对现实中丑恶行径的讽刺,也不禁让人会心一笑。

在我看过的不多的女频小说里,晋江的女同胞们,纷纷抛弃了琼瑶式以爱情为名对小三行为的美化,赞扬对家庭坚守。

这并非刻意要求,而是作者们自然而然觉得这是正确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是符合社会共同认知的观念。也是国家所提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结论也就出来了,遵守法律、维系道德、坚持正确的三观,作者们剩下要做的,只是继续去写个好故事。

如此而已。

                        cuslaa写于2019.4.18


cuslaa简介:

纵横中文网大神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知名历史小说作家。代表作《宰执天下》评价极高,被誉为是大师级的历史穿越作品。在2018年5月,第三届“橙瓜网络文学奖”评选中《宰执天下》获年度十大作品奖。

* 文章仅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橙瓜网立场。

热文推荐

cuslaa:面对如今泛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市场,作家应该秉持一种怎样的创作理念?

泛娱乐化。

对这个现象,议论的人很多,骂的人很多,各类新闻媒体时常批评,权威的中央媒体更是曾经连篇累牍的否定。

把这四个字拿出来,放在百度的搜索栏上,能跳出近五百万条搜索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定义——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

就跟我们的政治教科书上的所有定义一样,很正经,很完备,也足够拗口,会让学生骂娘——如果变成考点的话。

总结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什么都可以拿来开开心。

娱乐化很正常,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达到快感。

这是人类的正常需求。

因为这需求,就算是正经的历史和人物,也会在娱乐化中,变得面目全非。可就算面目全非,照样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贵重宝物。

初中的时候,中午放学回家,楼上多半会传来单田芳先生略带高亢的声音,曹孟德江上横槊赋诗,在东风吹来前志得意满,攀上人生的巅峰。

我没兴趣听评书,更喜欢自己看。《三国演义》翻开,看那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

回到学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点起一个个同学去背《出师表》,划重点,再三叮嘱这肯定要考!回头就跟同学们探讨起来诸葛亮一出祁山是对是错。

祖父出去遛弯的收音机里放着,“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TVB的电视剧里,道上兄弟有事没事拜上关二爷。关帝庙中,永远都不愁香火。

去租书店,比较正经的横山光辉《三国志》放着落灰,而魔改三国的《龙狼传》则颇多人借阅。

过了些年,吴宇森拍了上下两部《赤壁》,送到日本去,破了华语电影在日的票房纪录。加起来一百亿日圆,一亿美元。

看过三国题材小说,看过三国题材漫画、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看过赤壁大电影的人数以亿计,看过二十四史中《三国志》的有多少。

从陈寿的《三国志》,到宋代的说三分,元代将说书的口语汇集成册的《三国志平话》,再到罗贯中由平话为蓝本重新撰写的《三国演义》,以及进入现代后,有了漫画,有了电影,有了网络文学中三国类数目繁多的历史小说,号称只要三国演义里面有名有姓的角色都被穿越了一遍。

三顾茅庐、借东风之类的成语,失空斩之类的戏剧,承载在无数文学体裁之上,关羽更因此由人而神。

这一过程,是标准的正经历史娱乐化,最后变成了刻入民族记忆中的文化。

娱乐无处不在。

现代人有娱乐,古代人也有娱乐。

《诗经》三百篇,其中的诗篇,有来自于天子,有来自于诸侯,更多地还是来自于民间。

孔夫子将三千余篇周室派专人采风而来的诗歌,删削为三百篇,自称其思无邪。换而言之被删掉的两千多篇诗歌,自然是思‘有’邪了。

诗经中不缺男欢女爱,易经中更有新婚夫妻生活教育指南——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咸其脢、咸其辅颊舌——从下到上,一整套开车前的标准动作。

那么思‘有’邪的内容,自然更不会缺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成分。以至于孔老夫子看不过去,干脆删了了事。

没有人不需要娱乐。

穷得讨饭的人,能看个蚂蚁打架开开心。

古人笔记中,有乞丐看蚂蚁打架,发现了一只能号令众蚁的蚁王,凭此四处表演,最后发家致富的故事。

富有四海的皇帝呢,也同样需要娱乐。

北宋的时候,东京城百姓最喜欢的运动是相扑,而最受欢迎的比赛是女相扑,而且跟现在日本相扑一样穿戴,人家就是通盘学中国的。

三俗吧,简直俗不可耐。但东京城的百姓就是爱看,而仁宗皇帝大声喊,朕也想看——而后被司马光这位道学先生骂回去了。只能招一些耍猴的、爬杆的、抛绳的、跳傩戏的进宫解闷。

这还是古代。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已经完全脱离温饱阶段的中国人,有多少人能接受一板一眼、毫无娱乐的生活?

想要抗拒洪水一样涌来的娱乐化大潮毫无意义。没有什么人能违反历史规律。

要反对的只是泛娱乐化。

要反对为了娱乐,对历史的虚无,要反对为了娱乐,对真善美的背弃,要反对为了娱乐,对法律的挑战, 要反对为了娱乐,庸俗化一切的倾向。

三国题材的故事,无论如何变化,真正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内容,不会背离忠孝仁义的主旨。

老百姓的心中都有杆秤。

从北宋开始,人们就对忠厚仁爱的刘备喜爱有加,苏轼都在说,民间说三分,小儿听见刘备胜则喜,败则悲。没有喜欢残暴不仁的董卓,没有多少人会喜欢不断背叛的吕布。

在娱乐的同时,人民群众从来不会缺少家国情怀,黑白分明,大是大非上,绝不混淆。

从来不会缺少对正义的向往,从来不会缺少对罪恶的批判,正如戏台上的曹孟德,脸谱上都要扑上厚厚的一层粉,而秦侩老先生,也少不了他的一个白鼻头。

只要不丢掉这个根基,娱乐化就绝不会变成泛娱乐化。

写到这里,还没有点题,大概编辑要骂我了。

面对如今泛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市场,作家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创作理念。答案已经由无数网络小说的作者们回答出来了。

网络作家,本就是娱乐化的一份子。网文占据了网民们很大一部分休闲时间。而IP经济,以网络文学为根基,将到达娱乐界每一个角落。

只要在娱乐中,不要失落自己的锚点,走到人民群众共同认知的对面就好。

维持正确的三观,很多作者都在小说中体现了这一点。

《斗破苍穹》里,萧炎在逆境中的抗争,难道不是对读者的激励。

而唐家三少小说中,不断努力追求更强的主角,比起武侠小说时代,掉下山崖捡到秘籍的主角更要讨喜许多。

很多都市小说中,对现实中丑恶行径的讽刺,也不禁让人会心一笑。

在我看过的不多的女频小说里,晋江的女同胞们,纷纷抛弃了琼瑶式以爱情为名对小三行为的美化,赞扬对家庭坚守。

这并非刻意要求,而是作者们自然而然觉得这是正确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是符合社会共同认知的观念。也是国家所提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结论也就出来了,遵守法律、维系道德、坚持正确的三观,作者们剩下要做的,只是继续去写个好故事。

如此而已。

                        cuslaa写于2019.4.18


cuslaa简介:

纵横中文网大神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知名历史小说作家。代表作《宰执天下》评价极高,被誉为是大师级的历史穿越作品。在2018年5月,第三届“橙瓜网络文学奖”评选中《宰执天下》获年度十大作品奖。

分享

热门标签
作者访谈 写作感想 作者视频 作品视频 爆笑视频 业内资讯 网站视频 写作技巧 大神访谈 名家访谈 橙瓜专访 业内招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