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罗贯中师徒,本是张士诚部下,为何后来改行写小说去了

元末明初出了两位大文豪,他们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撰写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施耐庵、罗贯中。关于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众说纷纭,但是最普遍的说法就是他们是师徒关系,施耐庵约1296年出生,罗贯中约1330年出生,两人曾经都是灭元功臣张士诚的部下,本以为能大有作为,谁想到世事弄人,因对张士诚的心灰意冷,最后却只能改行写小说去了。

施耐庵、罗贯中师徒,本是张士诚部下,为何后来改行写小说去了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盐贩出身的张士诚,为人豪侠正义,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他会尽最大能力伸出援助之手,因此在盐民之中的威望甚高,由于不满元朝统治的残酷剥削,张士诚带领义军,迅速攻占了泰州和高邮,建立了大周政权,张士诚深知底层百姓的艰难,下令废除了元朝的各种苛捐杂税,同时开垦荒地、修建水利等,深得民心。

不过,张士诚很快上了元朝的黑名单,元朝的丞相脱脱,带领百万大军包围了高邮,张士诚也不含糊,愣是支撑了三个月的时间,将要抵挡不住之时,戏剧的一幕发生了,脱脱受人诬告,被元顺帝撤职,在半路上毒酒赐死,一时之间,百万大军群龙无首,张士诚趁机反击,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占据了江浙地区,兵力达到40万余万,一战而名扬天下。

施耐庵、罗贯中师徒,本是张士诚部下,为何后来改行写小说去了

张士诚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知道才人的重要性,于是花费大力气修建了礼贤馆,吸收江浙一带的知识分子,施耐庵和罗贯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了张士诚的部下。

施耐庵,江苏兴化人,文武双全,曾经与刘伯温是同榜的进士,据说还会医病、卜易、命相等,在地方上担任过小官,因看不惯元朝官员欺压百姓,愤怒之下辞官回家、开馆收徒,罗贯中就是在那时拜在他了的门下。两位胸怀大志之人,听闻张士诚在招贤纳士,为了建立一番功业,两人便投奔了张士诚,成为了他的幕僚。

朱元璋曾经评价张士诚“器小”,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打下平江之后再无作为,不但如此,投降元朝的做法,更引得部下不满,劝说无果之下,人心涣散,施耐庵和罗贯中也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两人带着落寞的心情,分别隐居到了苏州和杭州,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经历,对历史和人生都有了成熟的看法。移居到兴化的施耐庵,完成了《水浒传》的前七十回,在洪武三年去世,罗贯中为了纪念师傅,在写作《三国演义》的同时,对《水浒传》进行了增改,补写了后三十回,成为了现在流传甚广的两大名著。

这里要插一段的是,有一些学者认为,施耐庵和罗贯中其实都是罗贯中,在《水浒传》的某些版本中发现了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共同署名,“施耐庵”倒着念叫做“俺乃是”,连在一起就是俺乃是罗贯中,这种说法明显有些牵强。原本想要建功立业的两人,愿望没有达成,反而因为文学创作而流传于世,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配图于网络,配图的版权归原所有,感谢您的)

单选 | 你知道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徒关系吗?

* 文章仅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橙瓜网立场。

热文推荐

施耐庵、罗贯中师徒,本是张士诚部下,为何后来改行写小说去了

元末明初出了两位大文豪,他们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撰写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施耐庵、罗贯中。关于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众说纷纭,但是最普遍的说法就是他们是师徒关系,施耐庵约1296年出生,罗贯中约1330年出生,两人曾经都是灭元功臣张士诚的部下,本以为能大有作为,谁想到世事弄人,因对张士诚的心灰意冷,最后却只能改行写小说去了。

施耐庵、罗贯中师徒,本是张士诚部下,为何后来改行写小说去了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盐贩出身的张士诚,为人豪侠正义,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他会尽最大能力伸出援助之手,因此在盐民之中的威望甚高,由于不满元朝统治的残酷剥削,张士诚带领义军,迅速攻占了泰州和高邮,建立了大周政权,张士诚深知底层百姓的艰难,下令废除了元朝的各种苛捐杂税,同时开垦荒地、修建水利等,深得民心。

不过,张士诚很快上了元朝的黑名单,元朝的丞相脱脱,带领百万大军包围了高邮,张士诚也不含糊,愣是支撑了三个月的时间,将要抵挡不住之时,戏剧的一幕发生了,脱脱受人诬告,被元顺帝撤职,在半路上毒酒赐死,一时之间,百万大军群龙无首,张士诚趁机反击,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占据了江浙地区,兵力达到40万余万,一战而名扬天下。

施耐庵、罗贯中师徒,本是张士诚部下,为何后来改行写小说去了

张士诚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知道才人的重要性,于是花费大力气修建了礼贤馆,吸收江浙一带的知识分子,施耐庵和罗贯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了张士诚的部下。

施耐庵,江苏兴化人,文武双全,曾经与刘伯温是同榜的进士,据说还会医病、卜易、命相等,在地方上担任过小官,因看不惯元朝官员欺压百姓,愤怒之下辞官回家、开馆收徒,罗贯中就是在那时拜在他了的门下。两位胸怀大志之人,听闻张士诚在招贤纳士,为了建立一番功业,两人便投奔了张士诚,成为了他的幕僚。

朱元璋曾经评价张士诚“器小”,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打下平江之后再无作为,不但如此,投降元朝的做法,更引得部下不满,劝说无果之下,人心涣散,施耐庵和罗贯中也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两人带着落寞的心情,分别隐居到了苏州和杭州,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经历,对历史和人生都有了成熟的看法。移居到兴化的施耐庵,完成了《水浒传》的前七十回,在洪武三年去世,罗贯中为了纪念师傅,在写作《三国演义》的同时,对《水浒传》进行了增改,补写了后三十回,成为了现在流传甚广的两大名著。

这里要插一段的是,有一些学者认为,施耐庵和罗贯中其实都是罗贯中,在《水浒传》的某些版本中发现了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共同署名,“施耐庵”倒着念叫做“俺乃是”,连在一起就是俺乃是罗贯中,这种说法明显有些牵强。原本想要建功立业的两人,愿望没有达成,反而因为文学创作而流传于世,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配图于网络,配图的版权归原所有,感谢您的)

单选 | 你知道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徒关系吗?

分享

热门标签
作者访谈 写作感想 作者视频 作品视频 爆笑视频 业内资讯 网站视频 写作技巧 大神访谈 名家访谈 橙瓜专访 业内招聘
热门文章